化工標準

化工標準

化工標準是對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

化工標準

正文

對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凡正式生產的化工產品都必須制訂標準。化工標準是化工生產建設、商品流通、技術轉讓和組織管理共同執行的技術檔案,是質量監督的依據,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支柱和提高產品質量的保證。化工標準的社會功能是將積累的經驗和成就予以法規化。標準的制訂、發布和貫徹的全過程稱為標準化。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是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繫科研、設計、生產、流通和使用的技術紐帶,也是國家建設的一項重大技術經濟政策。至1986年,世界上已有70多個國家制訂了國家標準,如英、美、法、蘇、德、日等(見表),各有化工標準約1000件,中國有化工國家標準約 900件。中國國家標準和專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是在專業標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歸口單位、專業學(協)會等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的指導下,由承擔單位與有關部門共同制訂,經技術專業組織提出標準草案,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公開發布為正式標準。標準制訂後,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當新的技術套用於生產時,原有標準就要廢除,進行修訂或重新制訂。標準一般經3~5年重審或修訂一次。

化工標準化工標準
化工標準種類很多,在標準性質、產品體系以及套用有效範圍等方面各不相同。
標準性質 可分為技術標準、生產組織標準和經濟管理標準。
技術標準 指生產、科研、設計、工藝檢驗等工作標準。按其功能特點可以歸納為四種:①基礎標準。具有綜合性和共性的標準,是生產活動和標準化過程帶有根本性和指導性的標準,如名詞術語、計量單位、符號代號、系列尺寸、環境條件等標準。②產品標準。指產品質量指標、技術條件、性能參數等標準,如原材料、零部件、工藝裝備以及包裝、運輸、貯存、驗收、使用、維修等標準。例如:無機化工原料標準、有機化工原料標準、塑膠和合成樹脂標準、農藥標準、化工機械標準等。③方法標準。指分析檢驗、物性測試、抽樣採樣、樣品製備等標準。④安全標準。指人身防護、衛生食品、環境保護、三廢排放、生態平衡、防腐蝕等標準。
生產組織標準 指作業標準、程式標準、工時消耗標準以及生產能力、消耗定額等。
經濟管理標準 指生產成本標準、能耗標準以及資金利潤、價格、經濟效果評價等標準。
有效範圍 不同國家對標準套用有效範圍的分級辦法不同。一般分為國家標準、專業(部頒)標準和企業標準三級。蘇聯和美國分為四級(蘇聯多一加盟共和國級,美國多一政府級),也有的國家沒有專業(部頒)級標準,則只分為兩級。世界上尚有國際性和地區性(集團國家)標準。中國標準分為三級:①國家標準,是對全國經濟、技術發展有重大影響,且必須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標準。②專業(部頒)標準,是全行業內必須統一的標準。③企業標準,是由地方、公司或廠礦組織專業標準制訂的。它是最基層的標準。
執行方式 世界各國貫徹標準的方式不同。例如:中國、蘇聯等國,執行強制性(指令性)標準,標準被認為是法規,是技術上的法律,各企、事業均須嚴格實施;聯邦德國、美、英等國家,除對環境保護、安全衛生等法制標準(約占5%~10%)實行強制性外,基本上執行非強制性(推薦性、指導性)標準,即自願編制標準,自願採用標準;日本的國家標準是政府制訂的,實行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非強制性的;法國的國家標準對政府機關、國營企業是強制性的,而對民間商業、私人企業則是非強制性的。
標準化機構 現代標準化約有80餘年的歷史。美國試驗和材料學會(ASTM)是世界最早、最大的標準化學術團體,成立於1898年,從事化學工業、機械製造業、建材、冶金等的標準化研究,制訂材料性質、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的標準。現已制訂並出版標準48卷,其中有化工標準 8卷,包括有機原料、塑膠、橡膠、纖維、塗料、顏料和磁性材料等標準。ASTM制訂的標準有一半選入美國國家標準。英國在1901年第一個成立國家標準化學會,後來不少國家如德國、美國、蘇聯等也先後成立了國家標準化學(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年成立國家標準局,1973年成立中國標準化協會(CAS),1979年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
世界地區性標準化組織很多,如歐洲共同體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經互會標準化常設委員會(СЭΒ)、太平洋地區標準會議(PASC)、泛美技術標準委員會(COPANT)等機構。它們都制訂頒發標準。此外,尚有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也制訂化工標準,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農藥、飲用水、衛生等標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制訂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標準等。
國際標準化組織是最大的國際性標準化機構。簡稱ISO,是各國家標準協會的世界性聯合組織,成立於1947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至1986年有75個成員國參加。其宗旨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加強國際間物質交流和互助,並擴大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主要任務是制訂國際標準,協調各國的標準化工作。國際標準的制訂是通過 ISO的技術委員會進行的。在化工方面,開展了技術委員會(TC)的工作,例如:橡膠及橡膠製品(TC-45)、化學(試劑、有機、無機、單體、催化劑)(TC-47)、塑膠(TC-61)、農藥及其他農業化學品的一般名稱(TC-81)、表面活性劑(TC-91)、肥料及土壤調理劑(TC-134)。至1986年初共制訂出標準6086項,其中化工標準約占15%。ISO各成員國如對某一專題感興趣,有權派代表參加該專題技術委員會(TC),並須經常參加技術委員會的工作,以通訊函審的方式投票表決建議草案和標準草案,並派出標準化專家參加在世界各地召開的標準審查會和討論會。
國際標準,代表當今世界標準水平,是人類集體智慧和經驗的財富,體現為一種巨大的技術轉讓,世界各國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已成為一種趨勢。
參考書目
 須浩風主編:《標準化重要檔案彙編》,中國標準化協會,北京,1982。
 李春田主編:《標準化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