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

化外

化外,是漢語辭彙,解釋為脫離現實社會的地方。

詳細解釋

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不受外界影響,脫離現實社會的地方。與世外桃源同義。

舉例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蠻荊久在化外,宣王始討而服之。每年止貢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不責他物,所以示羈縻之意。”

《唐律疏義·名例·化外人相犯》:“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談助》:“唐世既許在外為使者兼帶憲銜,故化外諸國世襲爵封者,仍不廢削。”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六:“誣告十人以上者,凌遲處死,梟首其鄉,家屬遷化外。”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當時明朝統一中原,定都燕京,只在山海關附近設防,塞外荒地,視同化外;就是比鄂多哩城,闊大幾倍,也不暇去理保,何況這一個小小土堡呢?”

沈從文 《苗民問題》:“湘西在過去某一時,是一例被人當作蠻族區看待的。雖願意成為附庸,終不免視同化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