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美岱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城堡式召廟。位於包頭市東、呼包公路86.5公里處的北側,背依寶豐山(大山尖),屬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鄉轄境。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廟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築。其總體平面布局為不規則的正方形

(圖)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美岱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城堡式召廟。位於包頭市東、呼包公路86.5公里處的北側,背依寶豐山(大山尖),屬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鄉轄境。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廟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築。其總體平面布局為不規則的正方形,四周築有高厚的城牆。牆體用黃土夯築,內外表層砌以石塊,高5米,底寬4米,頂寬2米,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85米,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正門為城門,城牆四角築有重檐角樓。召內殿宇樓閣,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經堂”和“大雄寶殿”連在一起,是該寺最為宏偉的建築。縱深43.7米.橫寬23.2米,殿內20多米高的金柱一貫到頂,柱上用瀝粉貼金繪製的五爪盤龍栩栩如生。殿內壁畫場面宏大紛繁,造型生動,工藝精美,具有濃厚的蒙古族藝術風格。大雄寶殿東部有太后廟,相傳為供奉三娘子骨灰的靈堂。西側為乃春廟與佛爺府。大雄寶殿的北部還有觀音廟、琉璃殿、八角廟、萬佛殿以及達賴廟等建築。十年動亂中三層歇山式城樓被拆毀,殿宇充當糧庫,召內歷代文物、典籍被掃蕩一空,破壞慘重。近年來國家撥專款維修,絕大部分已恢復原貌,並設立了美岱召文物管理所,派有專人負責管理,成為包頭市一處遊覽勝地。

簡介

(圖)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關於美岱召的創建年代,史學界還有分歧。阿勒坦汗在隆慶五年(1571年)封為順義王后,與中原地區和平互市,促進了漠南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加上對喇嘛教信仰的熱情,在蒙古地區建築了許多城池和佛寺。據明方孔昭《全邊略紀》載,萬曆三年 (1575年)明廷“賜俺答城曰福化”。在後來的《明史紀事本末》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因美岱召外形有堡寨式的圍牆,故有些學者據此認為美岱召就是阿勒坦汗所建明廷賜名的福化城。與土默特部首領直接打過交道的大同巡撫方逢適時在《雲中處降錄》中寫道:“全(即趙全,內地到蒙古地區者)為俺答建九楹之殿於方城”。從美岱召平面布局看確是方城,不論其是否即福化城,它產生在阿勒坦汗建城池興寺廟的熱潮中還是可信的。

美岱召的得名實因麥達力活佛在此坐床的緣故。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世達賴鎖南堅措到達蒙古時,阿勒坦汗已去世三年,不久鎖南堅措亦逝於蒙古。為了使黃教在蒙古地區得到更廣泛傳播,西藏僧界便將阿勒坦汗的孫子蘇木爾台吉之子云丹嘉措尋認為三世達賴的轉生,是為達賴四世。他是歷代達賴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人。萬曆三十年(1602年)14歲的達賴四世應西藏僧界之請到西藏哲蚌寺坐床,這樣蒙古地區便缺少了宗教領
袖,為此,西藏僧界特派麥達力活佛來蒙古掌教,因麥達力活佛曾在靈覺寺坐床並為彌勒佛像主持開光儀式,人們便俗稱靈覺寺為麥達力召(美岱召)。麥達力活佛來蒙古傳教並為阿勒坦汗孫媳托克堆·達賴夫人用諸色珍寶塑成的彌勒佛主持開光儀式的記載(見《蒙古源流》)又恰與美岱召城門石匾上的五蘭妣吉(也即是《蒙古源流》中的托克堆·達賴夫人)的匾文相符。
殿內壁畫最富風格〓大殿內四圍壁畫從腰線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場面宏大,構圖豐滿,令人仰視方能盡觀。北壁正中繪有釋迦牟尼巨像,左手持缽,右手施降魔指地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左右為阿難、迦葉二弟子。背景繪有釋迦牟尼的佛傳故事畫,如太子游四門、剃髮出家、牧女獻乳糜、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準確生動,富有人間情趣。下壁為四天王及伏虎羅漢、布袋和尚。東壁畫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成道故事畫,下壁是瑪哈嘎拉(即大黑天,也叫大日如來,身披象皮、足踏白象者)和巧爾吉金剛(勝樂金剛,擁抱美女踏於牛身者),以及巴拉登·哈蒙(吉祥天女,騎驢,驢臀上有一眼)等多位喇嘛教中的護法神,造型詭怪誇張,線條奔放生動。

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組蒙古族供養人群像。他們均身著明清時的蒙古服飾,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謙恭,一心禮佛。北側一位頭戴皮沿帽,身著皮領對襟袍服的老婦人,顏面豐滿,體態雍容,端坐在木几上,兩旁有二喇嘛侍立,據考證她可能即是三娘子老年形象。她右邊的一位豐髯蒙古貴族似為三代順義王扯力克。緊北端為四位演奏樂器的少女
環侍著一位蒙古少婦。壁畫上須彌座南部,有一位身著大紅比甲,頭戴紅纓席帽的艷裝少婦,與之相對為一位蓄鬚的紅衣喇嘛,據認為應是表現五蘭妣吉迎請麥達力活佛的場面。這些壁畫上的蒙古服飾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記》中找到依據。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飾的寶貴資料。
大雄寶殿後方有一座三層歇山式的樓閣——三佛殿,原塑有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佛(彌勒佛)三尊泥像。因屋頂鋪敷綠琉璃瓦,人們俗稱為琉璃殿。它的底層中部置一門、兩梢間為直欞窗,四周牆體塗白,格制古樸。民間傳說此為遼代肖太后的梳妝樓,實際無論歷史地理與建築風格均與肖太后無關,應是阿拉坦汗家族某位“哈屯”(可汗夫人)曾經居住之地。樓內底層畫有寧瑪派祖師蓮華生和格魯派的宗喀巴及達賴、班禪像。二樓壁畫上的綠度母及許多女性化的菩薩像造型準確生動、線條流暢嚴謹,尤其是身體各部分敷色採用暈染法,將肉體的起伏表現得很充分,畫風與召內它處不同,時代應晚於大雄寶殿的壁畫。技法上則是由南朝的張僧繇到唐代的尉遲乙僧父子的凸凹技法乃至明代曾鯨的“波臣派”一脈相承。這種表現明暗的手法即是隨著佛教自西域傳入而發展起來的。

大雄寶殿西部矗立著一座二層方形藏式小樓,在建築群中別具一格。它的牆體雪白,屋頂正中及四角裝飾有法輪及寶幢,此殿名乃春廟。乃春為藏語,最初為西藏的土生宗教笨教的護法神,後被喇嘛教所吸收,在西藏及蒙古的大喇嘛廟中都有乃春殿。在殿內從事降神問卜的僧人也稱乃春,凡有重大決策都要請乃春降神預卜凶吉。殿內牆壁上畫有金剛索,上綴法輪、傘、海螺、寶幢等八寶圖案。在琉璃殿西側有一座八角攢尖的亭子,俗稱八角廟。東壁下方有兩個表演百戲的崑崙奴(古代來中國服役的黑人),背景還有猴子獻技等,很為生動有趣。大雄寶殿東部有一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築——太后廟。相傳為供奉阿勒坦汗之妻三娘子骨灰的靈堂。它的檐牆為封閉式,無窗,僅在中部置一門。殿內原有一座三米高的復缽式檀香木塔,上綴珠寶,文革中塔被拆毀,在塔腹中發現男女不同形式髮辮數十根,且深挖地宮發現兩小箱人骨灰和數把腰刀,以及頭飾、靴帽、盔甲等文物,據此可知木塔地宮為合葬墓,上蓋發塔,髮辮應是合葬者的親屬供奉的。殿內正室壁畫有三世佛及阿難、迦葉二弟子,西側為十八羅漢及八尊女性化的菩薩,四壁上方一周為宗喀巴化身的小千佛。
在召院東北角有一幢二層硬山式小樓,左右為廂房,整所建築裝修精潔,環境清幽。這裡據說為阿勒坦汗的後裔居住的地方,人們俗稱為公爺府。
美岱召的歷史與阿勒坦汗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又是喇嘛教傳入蒙古時的一個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上都有重要的價值。

館長

苗潤華

苗潤華 男,42歲,蒙古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81年在巴林右旗博物館開始從事文博工作,1986年12月在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修科畢業;1998年7月在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歷史系後期本科畢業。1996年至1999年參加國家文物局赤峰考古隊工作。2000年5月調入包頭市博物館工作。2003年6月任包頭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兼美岱召文管所所長。 從事專業工作23年來,先後參加了赤峰三座店、遼懷陵、遼慶陵、遼代缸瓦窯、赤峰大山前、呼盟金界壕1號邊堡、三峽水庫淹沒區等區內外大規模考古發掘20多次;擔任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執行領隊3次,其中包括2002年三峽豐都縣糖房遺址發掘執行領隊。1999年榮獲國家田野考古二等獎。

撰寫並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專業文章20多篇,累計10萬多字(見附表)。其中《遼代黑河州考略》一文研究認為,《契丹國志》記載的“黑州”與“河州”為遼代的“黑河州”。這一觀點在國內為首次提出,並得到專家學者認可,是對遼代歷史考古學的一個貢獻。參加了《赤峰大山前遺址1998年發掘報告》一書的編寫(科學出版社待出版)。

編輯《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刊》三期20多萬字。來美岱召任職後,2003年搶救清代石碑12通,包頭電視台新聞節目和內蒙衛視新聞分別做了報導。與人合作整理了美岱召歷史資料8萬字,撰寫開發與利用美岱召文物旅遊資源方面的文章發表。對城門樓、乃瓊廟兩座建築進行了彩畫維修,聘請河北古建研究所對美岱召實施了兩度勘測設計,《維修方案》業已報國家文物局。

藏品

(圖)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目前美岱召遺存的唯一文字實物即是城門上方鑲嵌的一塊石匾,上面記載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阿勒坦汗的孫媳五蘭妣吉起蓋靈覺寺泰和門的事實。據此可知美岱召原名“靈覺寺”,清代更為“壽靈寺”,這塊石匾是中外蒙古史學者都極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文物。

開放時間

(圖)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門票:20元。

電話:8850012。

開放時間:8:30-17:30。

交通路線

位置: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包頭至呼和浩特市的班車途經。

相關詞條

包頭市美岱召文物管理所
通遼市科爾沁博物館
包頭市博物館

烏海市博物館

內蒙古民族博物館
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

烏蘭夫紀念館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

敕勒川民俗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