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面

包皮面

將白麵團上案揉勻按扁,包入紅麵團成圓球形,再按扁,用擀杖擀成約3毫米厚的大片,再用刀劃成16厘米寬的長條,然後橫切成約3毫米寬的麵條,投入開水鍋內煮熟撈出即成。

簡介

包皮面,又稱夾心面。相傳古代晉中有位婆婆在家務活上經常給兒媳婦出一些傷腦筋的“難題”。一天,她讓兒媳用白面和豆面擀麵條,條件是不能將兩種面事先和勻,而在吃的時候要有均勻感。這位聰明的媳婦並沒有被婆婆的題目所難倒,做成了兩種麵粉組成的包皮面。

原料

白面500克,豆面500克,溫水600克。

工藝

用溫水將白面和豆面分別和好。然後將豆麵團揉成球狀,白麵團擀成餅狀。最後用餅狀的白面把球狀的豆面包住,擀成麵條即可。食用時用芫荽(香菜)酸湯、蔥絲辣調最佳。

特色

酸辣可口、營養豐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