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郵票

募捐郵票

募捐郵票用於籌集善款,國際紅十字會自1863年成立以來,世界各國郵政發行約1300套主題郵票中,有將近半數(約600套)是用於募捐紅十字基金和救災經費的。募捐郵票大體可歸為:加蓋票、紅十字附捐小本票、附捐票幾種形式。

簡介

募捐郵票募捐郵票

募捐郵票,在印度洋大海嘯使人們對國際紅十字運動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在賑災救援活動中,發行紅十字募捐郵票用於籌集善款的情況可能鮮為今人所知。國際紅十字會自1863年成立以來,世界各國郵政發行約1300套主題郵票中,有將近半數(約600套)是用於募捐紅十字基金和救災經費的。

形式

募捐郵票募捐郵票

這類募捐郵票大體可歸為以下幾種形式:

加蓋票

1、在普票和紀票上加蓋紅十字及增加的附捐值。
1914年8月11日法國發行世界上最早的紅十字募捐加蓋附捐郵票,加蓋圖文為紅十字元和附捐值數字。選擇加蓋在名畫《播種女郎》郵票上,可見決策者十分注重郵票主圖的社會影響。這種形式的加蓋票多見於廿世紀早期:如1915年東印度群島,印度支那,法國瓜德羅普,1916年法屬留尼旺島,1917年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均發行過加蓋一種面值的紅十字募捐票。

還有一種情況是加印二個紅十字及二種以上面值,如丹麥1921的改值票。發行多枚不同面值加蓋票的典型要數比利時。1918年該國在《國王阿爾貝一世》票(7枚)以及《伊珀爾教堂》、《迪南大橋》、《勒芬大學圖書館》、《須爾德河安特衛普港》、《反對黑奴交易》、《國王阿爾貝一世移交國旗》、《國王利奧波德一世、阿爾貝一世、利奧波德二世》等7枚票上共加印了14種不同面值。該套票已成為當今紅十字票中的珍品之一。發行加蓋紅十字及不同附加面值套票的情況,直到1972年高棉“為戰爭者附捐”的郵票還可見到。

也有用加蓋文字標明附捐值和紅十字的情況,如1918年賴比瑞亞紅十字基金上加蓋“TWOCENTS”。北婆羅洲(現馬來西亞)1918年加蓋“REDCROSS”及“TWOCENTS”。1941年賴比瑞亞紅十字基金票附捐票,除加蓋上述文字外還加蓋有“AIRMAIL”及馬爾它十字。
2、將普票和紀特郵票上原面值塗改。
早年有如洛倫索一馬貴斯(今莫三比克)用作加蓋紅十字募捐的郵票上用紅色加上了日期,用黑色塗掉了原面值數及單位並印上了新面值,近年如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8年5月25日的加蓋票。
3、在紅十字(紅新月)郵票上加蓋附捐用途或面值或改面值
1918年希臘在郵政稅票上加蓋希臘字頭“愛國救濟協會”為殘疾士兵募捐。1955年土爾其利用1949年版新月票加蓋改值,以及1956年的塗改面值票均屬這一類型。

附捐票

1914年9月10日法國正式發行了紅十字附捐郵票,表現紅十字及附加值的形式基本沿於“加蓋”。這一基本形式也被後來許多國家所採用,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也有不少例外的形式。一是不印附加值。如比利時1914年10月3日和1915年3月26日所發行的二套紅十字郵票均只印有一種面值,而實際上按雙倍面值出售;二是雙面值。1921年愛沙尼亞發行了一套“護士與傷員”紅十字附捐票,票面兩上角為郵資額,兩下角為實售價,二者之差用於紅十字活動經費;三是不印紅十字標誌。1944年12月,為籌集紅十字會資金,法屬殖民地喀麥隆、赤道非洲、幾內亞印度玻利尼西亞西非洲索馬里以及瓜德羅普島、馬達加斯加、馬提尼克、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旺、聖皮埃和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共14個國家和地區,各發行了一枚同圖附捐郵票,主圖為代表“自由法國運動”的洛林雙十字以及法蘭西共和國象徵的瑪麗婭娜像。面值統一為5fr+20fr,附捐收入全部捐給紅十字會。本組郵票附捐額為郵資額的4倍或4倍以上,顯然超過了國際郵聯有關附捐不得超過郵資額50%的規定,但實在是因為二戰所代來的財政困難所致。

小本票

紅十字附捐小本票,1937年1月,丹麥為紀念愛國主義者H.P漢森而募捐,發行的小本票中有3枚附捐郵票,其中10+5歐爾為紅十字慈善郵票,此舉首開紅十字附捐小本票之先河。

在紅十字附捐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國小本票。該國自1949年為救助法國兒童而發行募捐慈善郵票小本票後,自1952年至今,已發行小本票53套55本,占全球紅十字小本票的80%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