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攘

勞攘

勞攘,漢語辭彙。 拼音:láo rǎng, 注音:ㄌㄠˊ ㄖㄤˇ, 釋義:1、紛擾,紛亂;2、煩躁不安 ;3、勞碌。

詞目

勞攘

拼音

láo rǎng

注音

ㄌㄠˊ ㄖㄤˇ

引證解釋

1、紛擾,紛亂。

《朱子語類》卷六七:“某近看《易》,見得聖人本無許多勞攘,自是後世一向亂說,妄意增減,硬要作一說以強通其義。”

明 李贄 《初潭集·兄弟下》:“初何嘗有冊文金縢,做出許多勞攘來耶!”

2. 形容心情煩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張生 聞語,轉轉心勞攘。”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皋思憶》:“日月有盈虧,人事有番掌,青天問不應,搔首空勞攘。”

3. 勞碌。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一地裡受煎熬,遍寰宇空勞攘,兀的不慌殺了海內龍王。”

《菜根譚》: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攘者自冗。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風塵勞攘的時候,每懷長林豐草之思。”

清 洪升 《長生殿·獻飯》:“爾等今日,便可各自還家。省得跋涉程途,饑寒勞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