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整合論

勞動價值整合論

《勞動價值整合論》,作者是盧希悅,由經濟科學出版社於2002年7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在幾十年對勞動價值論的學習研究和探索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出了“勞動價值整合論”或者叫作“商品價值整合論”的創新見解。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盧希悅,男,1942年9月生於山東省,1964年畢業於山東財經學院金融專業,1980年結來於復旦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班;現任山東財政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現兼任一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財經院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社會科學力量聯合地副主度、山東省經濟學會會長等職務。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經濟論文180多篇,自著、主編、參編各類專著和教材50多中。其中,有1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資本論〉管理思想研究》和《當代中國經濟學概論》分獲山東省和財政部一等獎。

在180多篇論文與部專著中,多數成果是專門研究勞動價值論、芝動生產率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問題。在幾十年對勞動價值論的學習研究和探索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出了“勞動價值整合論”或者叫作“商品價值整合論”的創新見解。

目錄

深化勞動價值論研究提出的新問題——從“中國和桌子開始跳起舞來”說起(代序言)

上篇“勞動價值整合論”基本理論的提出和論證

一、 深化勞動價值論研究必須研究和界定“勞動”的科學含義——“勞動價值整合論”基本理論要點簡述

二、 科學技術是創造新價值巨大源泉——科學技術創造新價值的內在原因與“勞動價值整合論”的提出

三、 論生產要素中不變資本的功能和作用——對“物化了的知識力量”的理論認識與評價

四、 論生產要素中不變資本的價值變動——不變資本在社會勞動關係運動中的多次價值變動及春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問題

五、 勞動價值論關於商品價值決定的內在規定性——決定商品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層含義分析

六、 商品價值決定中“農業的特權”

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需要”是社會勞動合理分配的市場依據

八、 深化對勞動生產率問題的研究是認訓價值創造源泉之謎的關鍵所在——馬克思怎樣看待勞動生產率

中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商品價值整合”基本要素和實踐條件

九、 價值創造方式和經濟成長方式的分類與選擇

十、 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效益蘊含著對物質財富增長和價值

十一、 超常規跳躍式經濟發展的內在原因及其規律性

十二、 社會化大生產中社會勞動的全面流動和轉移是勞動創造價值和經濟成長的社會條件

十三、 “科教興國”戰略是迎接知識經濟挑戰和實現經濟成長的必然選擇——“國興科教”才能“科教興國”

十四、 要高度重視“社會勞動的自然力”的研究、開發與運用

十五、 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商品價值順利實現的市場條件

十六、 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的消費增長是社會主義物質財富和價值財富生產的內在動力——消費與價值生產的關係

十七、 當代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的多重轉變與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多元思路

十八、 企業經營發展戰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十九、 企業信譽是企業致興防衰的無形資產

二十、 融資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和實現商品價值整合的中心環節

……

下篇 當代中國經濟學方法論探新研究

後記 我對“勞動價值論”的學習研究與提出“勞動價值整合論”的思維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