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芳音樂會

勝芳鎮南音樂會是寺院佛教音樂流傳民間的產物,其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 勝芳音樂會現能演奏三十多支曲牌,曲目中既有佛教樂曲,也有俗世風格的村調,雅俗兼具,深受民眾喜愛。 霸州勝芳鎮南音樂會於清末開始兼收高腔、崑曲,成為鎮內“兩下鍋”的最大音樂社團。

勝芳鎮地處廊坊市霸州以東35公里處。清乾隆時,該鎮先後建起了12道“音樂會”,其中以勝芳鎮南音樂會最為著名。
勝芳鎮南音樂會是寺院佛教音樂流傳民間的產物,其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勝芳鎮南音樂會風格古樸,自創會以來,歷經數百年而變異甚微。其演奏方式、演奏內容(曲牌)、使用樂器等都有嚴格規定,鮮有改動。
勝芳音樂會現能演奏三十多支曲牌,曲目中既有佛教樂曲,也有俗世風格的村調,雅俗兼具,深受民眾喜愛。除參與當地喪事民俗活動外,鎮南音樂會每年還要出廟會演奏3次,並主辦勝芳“琉璃佛”(即冰燈大會)。勝芳元宵燈會期間,鎮南音樂會是惟一可以參加“擺會”(眾多民間花會出會時的程式之一)的樂社。
勝芳音樂會為僧傳佛教吹打樂,所用樂器為管、笙、雲鑼、大鼓、大鈸、大鑔、鐺子等。現能熟練演奏《山坡羊》、《走馬》、《辭曹》、《東遊》、《逃軍會》等三十多支曲牌。勝芳音樂會的演奏編制與曲目和其他音樂會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這裡有豪華、奇特的包裝:前面開路的是兩副茶挑,擔挑人不用手扶扁擔卻能扭出各種姿態,茶擔的兩頭裝有茶爐、茶具的盛器是用紅木雕刻的極為精細的方型木籠,演奏的大鼓也裝在同樣工藝的兩個更大一些的木籠內。行進中,長隊的兩側有八名壯士舉著約三米高的紅木雕刻的燈竿,上托八隻以特殊工藝製成的牛角燈,使整體外觀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未聞其聲,先奪其人。這些道具多為清末製作,造型精美,雕繪典雅,古色古香,引人注目。
霸州勝芳鎮南音樂會於清末開始兼收高腔、崑曲,成為鎮內“兩下鍋”的最大音樂社團。新中國成立後崑曲逐漸淡出,但至今樂手們仍能吹奏崑曲。在當地眾多音樂會中,幡旗、角燈、鼓架、茶挑等構成的宏大陣形成為鎮南音樂會的特色。勝芳鎮南音樂會的演出儀式、陣形及具有獨特風格的相關器物都是佛教音樂在民間的真實遺存,也是認識研究古典佛教音樂及當地民俗民風的重要資料。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勝芳音樂會正面臨著巨大的傳承困難,只有加大保護力度,才可能使這一優秀民間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