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測者號

勘測者號

美國繼前蘇聯之後,先後發射了9個徘徊者號和7個勘測者號月球探測器。1966年5月30日發射勘測者1號新型探測器,經過64小時的飛行,在月面風暴洋軟著陸,向地面發回11150張月面照片。

發射歷程

勘探者號勘探者號

美國第二種無人月球探測器系列,它們主要用於進行月面軟著陸試驗,為阿波羅載人飛船登月作準備。自1966年5月至1968年1月共發射7個,其中2個失敗,5個成功。

1966年5月30日發射的勘測者1號美國第一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著陸點在風暴洋地區。它向地球發回11150張黑白月面照片。

“勘測者”2號因登月的三台微調發動機中有一台未發動而墜毀於月面。

1967年4月17日發射的勘測者3號是美國第一個裝備月球取樣設備的探測器,它按地面指令在月面掘出岩樣,供給月壤分析器分析,同時發回6300張照片。它使用飛行前攜帶的鏟子挖掘土壤,深度達18厘米,通過觀察和讀數顯示月面的土壤與地球的海邊灘沙相似,適於登月艙著陸。

“勘測者”4號在按程式著陸前的幾分鐘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1967年9月8日發射的勘測者5號為美國首次測定了月壤的化學成分;獲得月壤化學性質的電視圖片。

“勘測者”6號發回了18006幅電視畫面,並作了第一次土壤化學分析。

1968年1月7日,美國發射勘測者7號月球探測器。“勘測者”7號實地地調查了“阿波羅”飛船的登月點和具有代表性的月面,發回了21000幅圖片,證明勘察的一些地區有足夠的支撐硬度,可以保證載人的“阿波羅”飛船降落,但照片中也顯示月面上有一些碎石,可能防礙載人著陸,這些情況對“阿波羅”飛船的降落十分重要。

從1966年到1968年,美國實施勘測者探月計畫。為了在月面實現軟著陸,並對月面的地形特點、岩石分布、土壤性能等進行測量研究。到1968年1月1日,一共發射了7個勘測者號探測器,其中有5個獲得成功。

從1966年5月到1968年1月,美國共發射7個“勘測者”號月球探測器,這些1噸多重的“勘測者”,攜有攝像機,月面承載力測定儀,月面土壤分析設備和微流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進行月面軟著陸試驗。“勘測者”3號和7號還裝有小挖土機,它按地面指令掘出月球岩樣,供輻射掃瞄器來測定化學成分。“勘測者”7號利用來自地面的雷射,測定地月間的距離,這個測定精確到±15厘米範圍。測得的理化指標證明月表並非全是塵埃堆積物,而是屬玄武岩狀的物質,足以支撐載入登月飛船的重量。

結構組成

1966年5月30日發射的勘測者1號,總跨度4.3米,總高3.7米,重290千克,於6月2日在月球風暴洋西南部軟著陸,發回了11150幅電視圖像。最後發射的勘測者7號於1968年1月10日到達月面第谷環形山北麓,發回月面山區圖像21000幅,還進行了雷射測量、土壤分析等勘測工作。

勘測者號探測器總質量為1噸,載有雷達計算機、自動駕駛儀、姿態控制發動機、攝像機等。藉助雷達和制動火箭發動機,勘測者號探測器可以安全而準確地在預定地點軟著陸。它用機械手挖掘月面物質進行了物理和化學分析,並測試了月壤的結構、化學成分、密度等。勘測者號向地面發回了5萬多幅黑白和彩色照片,展示了月面不同地區的風貌。照片清晰度好,解析度高,可以看清距相機1.5米遠的物體上1毫米的細微情況。

意義

運行運行

美國為“阿波羅”號飛船登月作準備而發射的不載人月球探測器系列。“勘測者”號探測器從1966年5月到1968年1月共發射7個,除2號和4號外,其餘都在月面軟著陸成功。探測器主要是進行月面軟著陸試驗,探測月球並為“阿波羅”號飛船載人登月選擇著陸點。勘測者號的主要儀器和設備有:電視攝像機、測定月面承載能力的儀器、月壤分析設備和微流星探測器。其中1號是美國第一個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3號和7號除裝有電視攝像機外,還裝有月面取樣用的小挖土機,可掘洞取出岩樣進行分析;5~7號都帶有掃描設備,用以測定月壤化學成分。

研究價值

裝在玻璃容器內的 “勘測者3”號探測器的鏟子裝在玻璃容器內的 “勘測者3”號探測器的鏟子

台北時間2008年6月26日,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登月太空人從月球帶回了一把鏟子,這是從先前著陸在月球的“勘測者3”號探測器上取下的。在返回地球近40年後,這把鏟子或許將幫助美國科學家,解決“重返月球”計畫中涉及的在月球挖掘取土的難題。

“勘測者3”號這顆小著陸器在2年半的時間裡經受著月球上各種惡劣環境:令人難以忍受的真空、強烈的宇宙射線、隕石轟擊、極端溫差。 返回地球後,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希望弄清楚製造飛船用的金屬、玻璃和其他材料如何能忍受這種惡劣環境的“折磨”。

“勘測者3”號和一艘姐妹飛船“勘測者7”號確實對月球土壤進行了挖掘,測量了在挖掘、擠壓和刮掉表層土時,它們的驅動發動機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月球風化層是乾燥的、像玻璃的物質,經過無數年的隕石轟擊,被撞擊成塵埃碎片。在陸地上使用的鐵鍬(或鏟子)對它很難起作用。格倫研究中心“現地資源利用(ISRU)”風化層特徵科研組領導者艾倫·威爾金森說:“要設計月球挖掘工具,我們必須預知在月球風化層中移動鏟子或其他工具需要用多大氣力。”而在“勘測者3”號探測器上取下的小鏟子對科學家的這一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