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中的同盟平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和蘇聯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兩大盟國。 蘇聯著名史學教授M·賈丕才在回顧近代中蘇關係史時說,中蘇關係在過去經歷過一些高潮和低潮,低潮之後不可避免地會隨之出現高潮。 ②如果把這一軌跡濃縮到抗日戰爭時期,中蘇關係實際上也呈現出這樣一種波峰和波谷相互交替的動盪特點。

內容介紹

《動盪中的同盟平》內容簡介:偉大的抗日戰爭結束已近半個世紀了,但這一歷史事件中的許多課題至今仍對中外史學家產生著無窮的魅力,因為這場人類正義之戰蘊含著促使人們思考過去、審視未來的豐富哲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和蘇聯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兩大盟國。共同的利害關係曾把兩國的命運聯繫到一起,各自內外政策上的分歧也曾使兩國發生複雜的糾葛以至激烈的衝突。也許正是由於這種跌宕起伏而富有戲劇性的同盟關係,才更加引起史學界對它的興趣,促使其去研究產生這種同盟特點的內在動因,進而尋找理解戰後中蘇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鑰匙。
蘇聯著名史學教授M·賈丕才在回顧近代中蘇關係史時說,中蘇關係在過去經歷過一些高潮和低潮,低潮之後不可避免地會隨之出現高潮。①賈丕才在這裡從巨觀上勾畫了近代中蘇關係。曲折運行的軌跡:1924年建交——1929年斷交——1932年復交——1949年斷交。②如果把這一軌跡濃縮到抗日戰爭時期,中蘇關係實際上也呈現出這樣一種波峰和波谷相互交替的動盪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