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

勃拉姆斯的第3交響曲,F大調,OP.90,作於1883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於1883年12月2日首演,指揮是漢斯.李赫特。

概述

勃拉姆斯第3交響曲,F大調,OP.90,作於1883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於1883年12月2日首演,指揮是漢斯.李赫特。1883年,勃拉姆斯50歲,愛上了當時只有26歲的海敏娜.施比斯,1883年,勃拉姆斯是在海敏娜居住的威斯巴登度過的,在充滿激情的熱戀中,創作了這部作品:

4個樂章

第三交響曲是勃拉姆斯四首交響曲中最短的一部,但樂思鮮明而完善,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帶著欣喜與歡悅,表達“自由和快樂”,第二主題源於維也納舞曲
樂章用三個有力的和弦作為前引,這個三音和弦在整部交響曲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在第一樂章中,每當音樂發展的重要轉折時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但在旋律、節奏與和聲等方面則有所變化。第一樂章的總體意境是展示自由與歡樂的心態,雖有一定的矛盾衝突(開始部分),但總體呈自由、愉快、柔和與安謐(結尾部分)。
第二樂章柔板(最著名的樂章),崇高,安謐,又有點憂鬱,基本主題類似搖籃曲,單簧管和大管模仿的管風琴效果,突出了它的優雅,第二主題多少有些低沉、悲戚。
貫穿著前一樂章結尾處的那種神聖而又安謐莊嚴的情緒。之後,中間一段曾經代之以激情的增長和突然消退,其中包含著一定的壓抑與無可奈何之感。悲劇性的閃光只在遠處出現,整個第二樂章在小提琴誠摯的詠唱中結束。(結尾同樣安謐、寧靜)
第三樂章小快板,鬆弛速度的諧謔曲
為寧靜和有所壓抑的憂傷感,或者說透過淚珠而現出的微笑,以及憂傷與幽默的混合——這些情緒總是交織在一起,其中的熱情與歡樂總是包裹著一層淡淡的憂傷、哀愁。(結尾仍然安謐、寧靜。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勃拉姆斯的心中對安寧與和諧的渴望)
最後樂章是快板,奏鳴曲式,起先是激奮的情緒與有點神秘的惡兆,中間經過一段戲劇性衝突後,轉到光輝的F大調結束,情緒平靜而肅穆。這部作品評論家認為是勃拉姆斯與海敏娜愛戀時內心情緒的真實寫照
全曲矛盾衝突的頂點,展示的是悲劇性的暴風雨,其中有英雄性格的表現。一開始由弦樂器和大管低沉地奏出一種隱抑的激奮情緒和神秘的色彩,接著矛盾衝突開始,光明的力量與黑暗的勢力進行著悲壯的搏鬥,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鬥爭看不到勝利的希望!音樂中在逐漸增加著痛楚和嘆息,高潮一個接著一個,但最終沒有明確的結局。這正是勃拉姆斯的風格,也是勃拉姆斯通過作品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
《第三交響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時誕生的,他那時“倚著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萊茵河與周圍蕩漾著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細膩。第三交響曲,與第一和第四一樣,總充滿著“反省的懷疑”。糾纏的潛涌最終都自行尋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輕輕在旁,潛涌捂住被暗礁劃破的傷處若無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頂上。當尾聲落入沉穩平和時,已是心靈澄澈,夕色透明。
雖然第三交響曲被當時維也納的樂評家稱為“英雄交響曲”,可是它並沒有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那樣的波瀾壯闊,而更多地體現出戲劇性衝突後的無奈與悲嘆,它的結尾曲靜謐幽遠,尤其令人痴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