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根筆法

勁根筆法”是尹成富將軍在筆法上,為了充分表現樹木靈性,書道猶如樹道,樹道啟示書道書道猶如樹道,樹道啟示書道從書聖王羲之老師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講的弩(豎)畫如“萬歲枯藤”受到啟示,從自然遒勁的根雕中得到靈感,創造了出來的。

特性

鳳梨蜜鳳梨蜜

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就是運動毛筆,在“筆法”中顯示的個性,創造的風格。把“勁根筆法”運用到了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之中,將其點畫線條墨跡,無論長短、粗細、方圓、曲直、強弱、虛實、牽連等,視覺形象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性:

一是澀

澀拙、澀態、澀勢——澀巴巴粗拉拉,猶如根藤的表皮。接近於顏真卿(709—785)主張的“屋漏痕”(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徐徐左右微微動盪地垂直流下,留痕於壁上的視覺形象)和褚遂良(596—658或659)所說的“錐畫沙”(長矛一類武器(或工具)的錐鋒畫入平沙地里,沙形兩邊凸起)。

二是勁

遒勁、蒼勁、剛勁、雄勁、強勁,顯得非常堅韌有力。有十分明顯的“筋骨感”和“精氣神”。

三是鐵

紮實、凝重、突出、渾厚、堅固,富有立體感、質量感。豎如鐵柱,橫如鐵梁,點如鐵花——猶如“鐵畫藝術”。線條曲折具有南宋書法家姜夔(約1105—1209)在《續書譜》中所說的“折釵股”效果。

認識漢字、書寫漢字的人,即便是書法藝術外行,也能感受得到與其他書法作品的“搶眼”之處,特別之處,新奇之處。

用“勁根筆法”作書,猶若登陣,凝神靜思,揮毫蘸墨,提按筆管,捻轉筆鋒,審慎用力,節節推進,節節頓駐,前進中退卻,退卻中前進。猶如船工撐激流上水船——有節奏的前俯後仰,把船槳推出挽回,一去一返,逆流推進。好像紙張上有什麼阻力——在抗爭中“蹣跚”前行,奇正相應、虛實相和,從而使作品具有“力透紙背”的根雕藝術形象,具有如根似藤般墨跡效果的老辣、遒勁、沉穩、自然筆法。

創新點

梅——勁根筆法梅——勁根筆法

東晉女書法家衛鑠(272-349),世稱衛夫人,是筆法墨痕——漢字點畫形象最早的研究者者之一,在其中國書法史上很有影響的著作《筆陣圖》中,她主張“豎”的“筆法墨痕”應是“萬歲枯藤”形象。其他筆畫:“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戈鉤”百鈞弩發;“撇” 陸斷犀象;“折” 百鈞弩發;“捺”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衛夫人用“萬歲枯藤”來比喻豎的“筆法墨痕”,是說豎畫要寫得蒼勁老辣、外澀內韌,直中見曲。“豎”畫在漢字書寫時,常常處於決定字形、字態、字勢的“主筆”地位,豎畫寫好了,字就像有了柱子

撐住了。因此,“萬歲枯藤”筆法十分重要。

衛夫人之後,1600多年來,歷代書法人在研究筆法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總結出了“用筆18法”等各種方法。

“勁根筆法”把根雕手法揉搓進了筆法中,擴展到了點、橫、撇、捺、折、鉤、挑七種點畫線條中,滲透到了字形之中、謀篇布局之中,可謂“紙上漢字根藤雕”。乍看,令人眼睛一亮,細品,令人回味思索——漢字表現大千世界自然萬物詩情畫意竟是如此的奇特神妙!從中得到新的美的藝術享受。

衛鑠箴言尹氏悟,萬歲枯藤發新枝。從“豎”的一畫延伸到“永字八法”的七畫, “根藤”骨肉,巧妙揉搓,古今結合,渾然天成,不能不說是創新。

創造出來

檀——勁根筆法檀——勁根筆法

人類最偉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創造性。創造性來自於天賦悟性和學習實踐。“勁根筆法”的創造,主要有以下三點:

與筆同行——熟能生新

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132—192)在書法理論名著《九勢》中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的毛筆才能生出千奇百怪的漢字形象(註:這句話的含義有不同解讀,筆者採用這種說法)。要想創造“生出奇怪”的筆法,學會用筆,不間斷地用筆,至關重要。尹將軍自幼受父輩、老師王學禮和當地 “以寫好字為榮”

的社會氛圍影響,很小就與毛筆為伴,習練“童子功”。60多年來不曾間斷。即是用鋼筆、鉛筆、原子筆寫公文、批檔案、做會議記錄,潛意識仍是將其當作毛筆使用,都是在習練書法。解甲退休後,幾乎天天與毛筆為伍。筆在我手,亦在我心,朝夕為伴,相依為命,與筆同行,筆解我心。對傳統筆法的嫻熟——熟能生巧、生新的規律,促使他開闢新路,創出了“勁根筆法”。

軍旅實踐——追求力勢

尚武尚力,是中國軍人的“精神遺傳基因”。他形成了把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神聖職責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潛移默化到書法創作實踐中,就是追求體現“力勢”的老辣、險勁、獷野、怪奇筆法,創作出展現寬博、雄渾、剛健、端莊、沉著、朴茂、爽利等陽剛風格的作品。在這種一往情深、魂牽夢繞、苦苦思索、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尤其在深入研究各種版本《孫子兵法》,創作《楷書恭錄·行書今譯孫子兵法》過程中,對“用筆方法與作品精度”的認識有了飛躍。在眾多的傳統筆法中,終於尋覓到了“燈火闌珊處”的體現“力勢”的“弩”(豎)畫筆法“萬歲枯藤”予以繼承和發展。

研究根藝——產生靈感

職業、職責關係,接觸到了古樸典雅的根雕藝術,使對樹根藤條巧奪天工的造型十分著迷,感覺這些樹根藤條很有靈性、很是藝術。嘗試用柔軟的筆鋒表現根藤這些“硬東西”的有力、有勢、有意、有情的特性。經過摸索,使得紙上漢字墨痕呈現出了古樸、立體、流動、美觀、奇幻、令人過目難忘的效果。

“筆法”在書“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筆法獨特,作品風格自然獨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