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利群島黑蠣鷸

加那利群島黑蠣鷸

加那利群島黑蠣鷸,拉丁學名Haematopus meadewaldoi,脊索動物門、鳥綱、鴴形目、蠣鷸科、蠣鷸屬。加那利群島黑蠣鷸是一種中型涉禽,體型大小如非洲蠣鷸及歐亞蠣鷸,長40-45厘米,估計重600-800克,雌鳥較重。雄鳥的喙長7-8厘米;雌鳥的喙明顯較長。分布於西班牙,遊蕩至葡萄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加那利群島黑蠣鷸
加那利群島黑蠣鷸

【中文別名】加那利蠣鷸
【拉丁學名】Haematopus meadewaldoi
【命名者及時間】Bannerman, 1913
【英文名稱】Canarian Black Oystercatcher, Canary Islands Oystercatcher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鴴形目蠣鷸科蠣鷸屬

物種概述

腳長5厘米,翼長25-26.5厘米,雄鳥的翼較長。體型渾圓,眼先被羽。鼻孔線狀,鼻溝長度達上嘴一半。頸和腳均較長,脛的下部裸出;腳粉紅色,足僅具前三趾,後趾退化,趾間蹼不發達。雌雄鳥相似。整體呈黑色有光澤,翼底的飛羽底呈白色。喙橫向扁平,尖端圓頓,眼睛上有一窄環,虹膜呈紅橙色,腳及腳掌呈深粉紅色,爪呈象牙色。
平時棲息在海岸、沼澤、河口三角洲。大多數單個活動,有時結成小群在海灘上覓食軟體動物、甲殼類或蠕蟲。跑得快,飛翔力強。棲息于海濱、河灘沙地、湖岸濕地。常站立在海濱低岩的頂部等待退潮,潮退後,在淤泥或沙中搜尋食物。在海濱砂礫中築陷穴狀巢,每窩產卵2~4枚,卵橄欖黃帶灰色,有褐黑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雛鳥為早成鳥。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班牙,遊蕩至葡萄牙。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絕滅(EX)。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