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漢語詞語]

功夫[漢語詞語]

功夫(gōng fū)一般指代身懷武術技能。同時也可指本領、做事花費的時間精力等。

基本信息

解釋

功夫功夫
[span]1.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也作“工夫”。
[span]2.武術技能,有時也代指武術
[span]3.有關本領、造詣方面。

引證解釋

(1)[effort;skillofChineseboxingandswordplay]∶武術技能,有時也代指武術
練功夫
(2)[time]∶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也作“工夫”
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更治,徒棄功夫。——《三國志·魏書·齊王芳》
(3)[art;craftsmanship;skill]∶素養、本領、造詣
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于欣。”——《南齊書·王僧虔傳》

出處

1).工程夫役。
①《三國志·魏書·董卓傳》“悉發掘陵墓,取寶物”裴松之注引《續漢書》:“又隴石取材,功夫不難。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處,作塼瓦,一朝可辦。”
②《三國志·吳書·王肅傳》:“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
(2).謂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
①唐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請送杯盞,著盡功夫人不知。”
②唐秦韜玉《燕子》詩:“曾與佳人並頭語,幾回拋卻繡功夫。”
③王潤滋《賣蟹》:“功夫不負有心人。”
(3).時間。
①唐元稹《琵琶》詩:“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聽。”
②《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每日只去查點家財雜物,那有功夫走到父親房裡問安。
③柳青《銅牆鐵壁》第六章:“銀鳳在門外說沒功夫,兩個就奔出了大門。”
(4).本領;造詣。
①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功夫不及欣。”
②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無事乎‘昆體’功夫。”
③秦兆陽《甦醒》:“他原本有一套祖傳的武藝功夫。”
(5).特指武術。
①《人民日報》1984.7.31:“也有畫中國‘功夫’的,畫面上拳擊格鬥,棍棒相迎,飛腳踢刀,好不熱鬧。”
②《深圳特區報》1986.3.13:“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擊,究竟誰優誰劣,這是中外人士均感興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