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閣鶴鳴山道教公園

劍閣鶴鳴山道教公園

劍閣鶴鳴山道教公園位於劍閣縣老縣城普安鎮鶴鳴山,北以山脊圍牆為界,東以劍蒼路為界,南以劍蒼公路和圍牆為界,西以西大門為界,面積約0.16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介紹

基本概況

鶴鳴山位於普安鎮城東約1公里許。相傳漢張道陵跨鶴往返其間,常有鶴棲鳴于山,因而得名。1964年,鶴鳴出土漢代針幣、漢代陶俑及鷓鴣斑釉雙耳罐,這是研究張道陵天師修道於鶴鳴山的佐證。清乾隆年間建文峰塔,又稱雙子山。登臨山頂,可遠望劍門群峰,近瞰劍閣全貌。歷代詩人墨客,多喜登臨覽景抒懷。1983年闢為鶴鳴山公園。現存多處珍貴文物,主要包括石刻“三絕”:即刻鑿的5龕摩崖道教造像,唐代詩人李商隱撰文、唐大中八年(854年)九月刻鑿的《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刻,唐文學家元結撰文、大書法家顏真書寫、刻鑿於南宋紹熙年間的《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清乾隆三十五年動土、四十二年竣工的劍州白塔(亦稱文峰塔)。196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鶴鳴山石刻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座落於春漢陽山麓、聞溪河畔。普安鎮長期以來就是劍閣縣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基礎設施相對較好,是四川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雖然縣城搬到了下寺鎮,政治中心北移,但長期以來,普安鎮形成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地位始終難以動搖。2008年,普安鎮總人口近7萬,農村人口1.23萬。在劍閣普安鎮建設鶴鳴山道教公園,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好道教發祥地的文物資源,而且可以為普安8萬多人口有一個休閒娛樂的去處,還可以建設成川北道教勝地和旅遊名勝;是劍閣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須。

開發規模

項目名稱

劍閣鶴鳴山道教公園

建設地址

四川省劍閣縣普安鎮鶴鳴山

責任單位

劍閣縣文物管理所

開發目標

1、通過合理的開發,達到旅遊資源和珍貴文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科學利用,供遊客和市民進行文化體驗和休閒娛樂。
2、到2010年,將鶴鳴山打造成3A級旅遊景區、城市近郊開放式公園,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0萬人次以上;2015年,建成國家4A級景區,接待國內外遊客40萬人次以上,其中國外遊客3萬人次以上。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達到富民增收。

規劃時限

一期:2008年至2010年。
二期:2011年至2015年。

定位

主題定位:道教文化體驗和城郊休閒旅遊區。
形象定位:道教發祥地,劍閣鶴鳴山。

布局

總體布局:四區一環
四區:入口服務區、道教文化體驗區、休閒娛樂區、生態培育區;
一環:景區入口(南大門)→遊客中心→天師宮→道教文化體驗區→道教藝術長廊→劍州白塔→休閒娛樂區→景區主出口(西大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