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蜀道遺址

劍門蜀道遺址

劍門蜀道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以劍門關為中心的劍門蜀道,是戰國時開闢的秦蜀古棧道的南段蜀棧道,又稱金牛道,歷經秦、漢、唐至清代。這條古道沿嘉陵江修築,山坡為石梯路,峽崖為棧閣(鑿孔塞梁、立柱鋪板)。現嘉陵江明月峽、清風峽、三灘峽等處古棧道遺痕孔尚存。劍門古蜀道對當時我國西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發展曾起過重要作用。劍門古蜀道全程二百餘公里,沿線較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鋪驛、棧閣、關隘、古遺址、古柏、古鎮等古文化遺存。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遺址簡介

劍門蜀道遺址劍門蜀道遺址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陝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劍門蜀道沿線古蹟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雲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

數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從鳳州到劍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橋閣90000餘間,都是在懸崖絕壁上架成,而今已蕩然無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誌。

景點介紹

劍門蜀道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屬於劍門蜀道風景區,它是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綿陽廣元市境內。劍門關距廣元較近,因此,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主要是指廣元經劍門關、劍閣到綿陽這一線的風景名勝。範圍再擴大一些,則可以把江油、平武的風景名勝也包括在內。是在連綿不斷的秦嶺、巴山、岷山之間,以“蜀道”為主幹的帶狀風景名勝區。蜀道北起陝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形容。景區範圍廣大,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豐富,沿蜀道分布著眾多的名勝古蹟,主要有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蹟、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劍門關、古驛道翠雲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里等。

梓潼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顆耀眼明珠。全縣景點眾多,尤以七曲山為勝。七曲山大廟相傳為晉人張亞子的祀廟。歷經一千餘載,今存樓閣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築之精華。景區古柏蒼翠,遮天蔽日,一派蕭然之意。七曲山大廟的“應夢仙台”,相傳是唐明皇得夢之所。此外,臥龍山千佛岩、漢闕上亭驛劍泉、司馬長卿石室等處均為難得一見的古蹟。

劍門關位於景區中段,是蜀道上最重要的關隘。這裡山脈東西橫亘百餘公里,72峰綿延起伏,形若利劍,直插霄漢。連山絕險,獨路如門,素有“劍門天下雄”之說。進入關內長約500米的幽深峽谷中,可見前人留下的“天下雄關”、“第一關”、“劍閣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劍門關樓,雄踞關口,氣勢恢宏。附近山巒綿亘,植被蔥籠,景色秀麗。

翠雲廊是古蜀道上從劍門關到劍閣縣城一段的美稱。古稱“皇柏”、“張飛柏”,曾有“三百餘里官道,數千萬株古柏”的壯觀景象。現存古柏8000餘株,主要分布在劍門關到劍閣縣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陝公路兩側,枝幹參天,濃蔭蔽日,繁茂蒼翠,遠遠望去,蔚然如雲,故而得名。保留了原來“驛道”的舊貌,古風盎然。歷經千餘年的雨雪風霜,更顯雄渾蒼涼,古道夕陽之中,令人橫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無盡感觸。

文物遺存

廣元境內的劍門蜀道是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北起廣元市朝天區棋盤關,經朝天、利州、元壩、劍閣四縣區,南至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鎮,全程約270公里,因穿越劍門天險而得名。劍門蜀道沿線較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鋪驛、棧閣、關隘、名人古墓、古遺址、古柏、古鎮等古文化遺存。其中,道路遺存有石板路、縴夫石、攔馬牆、飲馬槽、拴馬石等;鋪驛有九井驛、籌筆驛等30處;棧閣有龍門棧閣等3處;關隘有天雄關、劍門關等7處;名人古墓有鄧艾墓、姜維墓等數十處;古遺址有新石器至秦漢時期遺址5處;有濃蔭蔽日的翠雲古柏7844株;有利州、昭化、劍州、柏林溝古鎮等。

劍門蜀道沿線有千佛崖、皇澤寺、覺苑寺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鶴鳴山道教造像、昭化古民居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有白花石刻、麻柳刺繡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廣元女兒節、射箭提陽戲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有白龍湖、劍門關、唐家河、天曌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利州古州、昭化古城、劍州古城3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劍門關、明月峽2處省級地質公園。同時還保存了晉唐以來歷代文人墨客遺存的劍門蜀道詩文近千篇(首),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民俗等諸多方面。

遺址意義

廣元境內的劍門蜀道具有獨特價值:它是溝通西南與關中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遺存有我國乃至世界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官道,見證了中國古代交通道路形態演變的歷史進程,是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活化石”;是一條軍事要衝,記錄了很多朝代江山易主、興亡更替的悲壯戰事;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天然紐帶

遺址保護

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國保單位,並歸入劍門蜀道遺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