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履上殿

詞目:劍履上殿
拼音:jiàn lǚ shàng diàn
釋義:劍:佩劍。 履:鞋子。古代得到帝王特許的大臣,可以佩著劍穿著鞋上朝,被視為極大的優遇。
來源:三國志·曹真傳》:明帝即位,進封邵陵侯,遷大將軍。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文選·任昉<齊竟陵文王宣公行狀>》:“又詔加公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張銑註:“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趨走。” 《後漢書·梁冀傳》:“ 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梁書·侯景傳》“:景又矯詔自進位為相國,封泰山等二十郡為漢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也有形容威勢無兩,權勢滔天,目中無人不將皇帝放在眼中的意思,一般為權臣所為,如《三國演義》中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