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齊濱

劉齊濱

劉齊濱(1908—1942)原名劉府海,筆名舟子,曹縣韓集鎮劉崗村人。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會長、中共魯西南地委統戰部部長、曹縣縣長、魯西南專署專員等職。劉齊濱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1942年4月15日,劉齊濱因肺病急劇惡化,在張子高村病故。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歷任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會長、中共魯西南地委統戰部部長、曹縣縣長、魯西南專署專員等職。劉齊濱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1935年他到曹縣東南黃崗集國小任高年級國文教師。

蘆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回到家鄉劉崗一帶,創辦農民夜校,自編教材,教農民讀書識字,學習革命真理,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國活動。

1937年10月,反動會道門--紅槍會頭子安天國勾結日偽漢奸,趁八路軍主力轉移之機,在根據地內發動暴亂,殘殺共產黨人和抗日積極分子,放火燒了劉齊濱家的房子。他關心的是被害的抗日人員和民眾的損失,至於自己的房子,他只是風趣地說:“這一燒,使我丟掉了一個包袱,以後再沒有牽掛了。”

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秋,“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成立,他被推選為總會長。是年冬,日軍侵占了曹縣城,中共曹縣縣委轉移到曹西北活動。上級黨組織派出一批幹部到該地區工作,經常在他家吃住。他家中本不富裕,糧食很快就用光了。他就和父親商量,先賣掉了樹木和農具,又賣掉了幾畝田地。他常說:“有國才有家,只要保住國,傾家蕩產也值得。”

“九一八”事變後,劉齊濱參加北京大學學生赴南京請願團,被軍警砸傷了左胸。

1940年8月,曹縣抗日縣政府成立,他任縣長。魯西南“固守三村”鬥爭期間,肺病復發,在村外隱蔽治療。病床上,憂心如焚,時刻關心著“三村”的安危。

1941年5月1日,魯西南專署成立,他任專員。在發表就職演說時,講道:“我當專員好比給人民當長工,一定竭盡全力為父老鄉親辦事。”

1942年4月15日,劉齊濱因肺病急劇惡化,在張子高村病故。

獲得榮譽

2018年8月24日,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劉齊濱烈士是其中之一。

個人作品

青年時期,劉齊濱就讀於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預修科和北京大學文學系,寫出了《梧桐樹下》、《孩子的夢》、《中秋之夜》、《濟南之游》等作品,抨擊封建思想統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