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亮[河南科技大學教授]

劉鴻亮[河南科技大學教授]
劉鴻亮[河南科技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鴻亮 (1932.6.20 -) 環境工程專家。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5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對中國的湖泊調查、湖泊環境資料庫、湖泊富營養化機制、湖泊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綜合防治技術方面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並發表了系統論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間連續擔任國家攻關課題或專題組組長。曾獲得國家及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多項成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男,漢族,1970年5月生,河南登封人,副教授職稱,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

1991.9~1995.7 鄭州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就讀。

1995.9~1996.7 登封五中任教。

1996.9~1999.7 鄭州大學中國科技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統招)。

1999.9~2004.7 河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任教。

2004.9~2008.1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與文明研究中心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公費)。

2008年元月至今,河南科技大學任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

社會兼職

鴉片戰爭博物館特約研究員,負責國家文物局在2006年啟動了“明清海防遺存保護前期研究”工程中的船炮問題研究。

科研業績

二、1999年9月~至今的科研業績

主要從事中西軍事科學技術史與科技哲學研究,2002年以來,發表的論文有40多篇,其中獨著35篇,其中北京大學2008年版認定的中文核心期刊25篇(含2008~2009年版認定的CSSCI來源期刊20篇)。所發表的論文中被《國務院參事室文摘》轉摘1篇;《中國社會科學報》轉摘1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編1篇;《新華文摘》論點摘編2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複印3篇;《高校文科學術文摘》論點摘編3篇。主持或參加的國家級課題2個,出版書籍2部。

2009年度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榮譽稱號。

參與課題

[1]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006年度“文化遺產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鴉片戰爭時期中英火炮材質比較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2006BAK20B003,兩個研究者中的第一負責人,2009年6月結項。

[2] 2007年度國家重大社會科學課題清史工程三級項目~《清史圖錄·軍事卷》兩個研究者中的第二負責人。項目編號:200710120503005。

發表論文

(2)近5年發表的論文如下:

[1] 劉鴻亮:《侵華英軍“利炮”探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0月26號(第133期)第3版。五千字。

[1] 劉鴻亮:《洋務運動以前中國火炮的盛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6-8。五千字。

[2] 劉鴻亮:《鴉片戰爭時期中英炮彈研究再析》,《史林》2010,(3):86~99。2萬字。

《史林》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3] 劉鴻亮、張建雄:《鴉片戰爭時期清朝複合金屬炮技術盛衰的問題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2):86~93。1.5萬字。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4] 劉鴻亮、孫淑云:《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鐵炮射速的比較研究》,載《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5):71~77。1.5萬字。《國務院參事室文摘》2009年11月8日轉摘;《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1月3日轉摘。

《自然辯證法通訊》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5] 劉鴻亮、孫淑雲、牛書成:《鴉片戰爭時期中西鐵炮製造技術優劣的比較研究》,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8):103~108。1萬字。

《自然辯證法研究》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6] 劉鴻亮、孫淑云:《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卡龍炮技術的初步研究》,載《社會科學》2009,(9):145~153。1.5萬字。

《社會科學》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7] 劉鴻亮、孫淑雲、李曉岑、李斌:《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火炮的調查研究》,載《海交史研究》2009,(2):104~127。3萬字。

《海交史研究》為專業性期刊。

[8] 劉鴻亮、張建雄:《鴉片戰爭時期清朝龔振麟鐵模炮技術的研究方法新談》,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6~26。2萬字。

[9] 劉鴻亮、孫淑云:《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鐵炮材質的比較研究》,載《清華學報》(台灣),2008,( 4):563~598。4萬多字。

台灣《清華學報》為國際性期刊和SSCI來源期刊,是中國最早在刊名上綴以“學報”二字並以學校名義出版的學術期刊。

[10] 劉鴻亮、孫淑云:《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火炮炮彈的技術研究》,載《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3):63~68。1萬字。

《自然辯證法通訊》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1] 劉鴻亮:《明清兩朝紅夷大炮的射程問題研究再析》,載《歷史檔案》2007年第4期,1.5萬字。《歷史檔案》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2] 劉鴻亮:《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火炮發射火藥的技術研究》,載《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11~118。2萬字。

《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頁192)做了論點摘編。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 中國近代史》2008年第1期做了論點摘編。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3] 劉鴻亮:《關於16~17世紀中國佛郎機火炮射程的問題研究》,載《社會科學》2006,(10):185~192。1.5萬字。

《社會科學》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4] 劉鴻亮:《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火炮的性能比較》,載《清史研究》2006,(3):31~43。2萬字。《清史研究》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頁187~188)2006年第6期有論點摘編;

《光明日報·文摘報》2006年9月8日論點摘編;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近代史(41~51頁)》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6期(頁186)做了論點載編。

[15]劉鴻亮:《明清兩朝紅夷大炮的興衰與兩朝西洋火器發展比較》,載《社會科學》2005,(12):86~95。1.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明清史》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社會科學》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6] 劉鴻亮:《徐光啟對(幾何原本)的翻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5):87~90。1萬字。《新華文摘》2005年第23期做了論點摘編。

《自然辯證法研究》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7] 劉鴻亮: 《徐光啟對(崇禎曆書)的編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載《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110~114。1萬字。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18] 劉鴻亮:《明清之際紅夷(衣)大炮的射程及其問題研究》,載《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3):78~83。1.2萬字。《新華文摘》2005年第1期(頁161)有論點摘編。

《自然辯證法通訊》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19] 劉鴻亮:《科技:是天使抑或是魔鬼》,載《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1)5~7。0.5萬字。《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自然辯證法通訊》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20] 劉鴻亮:《明清王朝紅夷大炮的盛衰史及其問題研究》,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5,(1):1~5。1萬字。

[21] 劉鴻亮:《徐光啟與紅夷大炮問題研究》,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5):42~47。1萬字。《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5期有論點摘編。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發表文章

[19] 劉鴻亮、楊超華:《中國大學“泛行政化管理”模式與“量化考核”評價機制亟待改變》,載《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2):101~102。0.5萬字

《自然辯證法通訊》為國家一級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20] 劉鴻亮.《中國行政管理系統中“博士官”現象的一些思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5,(1):50~53。1萬字。

《中國行政管理》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21] 劉鴻亮、岳秀紅:《透析高校師資管理中的“人才流失”現象》,載《教育探索》2005(1):55~570。8萬字。

《教育探索》為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22] 劉鴻亮:《“博士官”問題探析》,載《中州學刊》,2005,(1):77~80。1萬字。

《中州學刊》為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

[23] 王冰峰、劉鴻亮:載《高校師資管理中的“人才流失”和“以人為本”問題的幾點思考》,《湖北社會科學》2004,(11):141~143。1萬字。

[24] 劉鴻亮:《“博士官”現象在高校幹部管理中的一些思考》,載《揚州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4,(5):62~65。1萬字。

[25] 劉鴻亮、李清聚:《高校教師授課滿意度以“學生評教為第一”的辨證再思考》,載《大學教育科學》2004,(3):57~60。1萬字。

[26] 劉鴻亮:《透析高校教師“兩棲化生存”現象》,載《華北電力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87-89。1萬字。

出版書籍

[1] 《中原文化大典-科技典-化學卷》,2008年4月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是2001~2006年全國重大出版工程、河南省文化建設重點項目、河南“國書”之稱,10萬字。

[2] 《科學技術史》,獨著15萬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3] 《中英火炮與鴉片戰爭》,獨著35萬字,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擬出版。

[4] 《中英戰船與鴉片戰爭》,獨著28萬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擬出版。

中國著名科學家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的強盛與中國的科學水平發展速度快慢息息相關,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科學家不懈的努力,在這裡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中國的興盛強大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吧!

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