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女,1958年12月生人。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所學位委員會委員,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82年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1987年獲得天津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

人物介紹

女,1958年12月生人。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所學位委員會委員,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82年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1987年獲得天津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1982-1984年間,曾在電子工業部天津電源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師;1987-1991年間,曾在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任講師。美國陶瓷學會會員。上海市女科學家聯誼會理事。多次赴美歐和香港地區執行雙邊合作計畫。至今已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專業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申請中國專利7項,授權4項。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創新方向性項目、國防科工委項目、上海市科技專項等科研工作。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

1. 先進組合材料晶片技術在快速發現和優選新材料中的套用,材料體系包括:發光材料、介電材料、鋼鐵材料等。2. 高溫氮化物透紅外陶瓷材料設計和研製。
3. 含氮鹼性介孔材料及客體負載組裝。
培養指導研究生14人,其中5人已畢業,7人在研,2人在讀;2人次獲得2005-2006年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稱號;1人次獲得2006年度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澳大利亞BHPBilliton公司聯合獎學金;1人次獲得2006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科學與社會實踐(創新研究類)專項資助。

教育經歷:

1978年-1982年,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陶瓷材料專業,學士學位

1984年-1987年,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學位,導師:劉方興教授

1991年-1994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博士學位,導師:嚴東生院士、溫樹林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工作經歷:

1982年-1984年,天津化學電源研究所,助理工程師

1987年-1991年,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師

1994年-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任助理研究員(1994-1995年),副研究員(1995-1997年),研究員(1997-2007年),二級研究員(2008年-至今)。期間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材料/冶金/力學系(1994.9-1995.2,1996.5-1996.9)、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化學系(1999.3-1999.5,2001.9-2001.10)、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1995.8-1996.2,2001.1-2001.3)執行雙邊合作交流計畫。先後承擔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首席科學家)、科工局前沿探索項目(負責人)、863新材料項目(負責人)、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負責人)等。現任中國稀土學會稀土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矽酸鹽學會理事會特種無機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任上海市第十二屆和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7年 - 2013年,任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曾獲得獎勵、榮譽稱號:

1997-1998年度,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稱號。

200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2006年度,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新型氮化物復相陶瓷的製備科學”。

在“七五攻關”-陶瓷發動機部件研製中取得重大成果,獲國家三委頒發的集體獎。

科研工作簡介:

一、基於材料基因組工程的新材料高通量設計、性能最佳化和新物相發現:

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1)閃爍材料YAG(Y3Al5O12)和GPS(Gd2Si2O7)相的元素取代及發光中心的摻雜方案;

2)堇青石基紅外高熱輻射節能材料的摻雜方案;

3)矽酸鉍基自混合直接白光LED螢光材料;

4)汽車板耐腐蝕Zn-Al-M鍍層材料;

5)Sb-Te相變存儲材料;等等。

組合快速篩選的部分材料樣品庫

(左)氧化物基發光材料樣品庫,(中)高熱輻射材料樣品庫,(右)二元合金相變存儲材料樣品庫。

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劉茜[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二、SiAlON材料體系:

1)高性能氧-氮化物螢光粉;

2)有序介孔鹼催化劑及吸波材料;

3)陶瓷棒晶及纖維合成;

4)紅外增透及力學防護薄膜材料;

5)緻密透明陶瓷紅外視窗和整流罩材料;

6)高硬度高強度陶瓷基複合材料;等等。

承擔研究課題

耐腐蝕合金鍍層的組合技術篩選及最佳化,所領域前沿項目,2008.01-2009.12;

常溫遠紅外輻射材料的組合最佳化及紅外理療晶片研製,所科技創新項目,2007.01-2008.12;

組合材料晶片技術在快速最佳化及篩選鍍鋅鋼板新體系中的套用,上海市重大產業攻關項目(上矽所-上海大學-寶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2006.01-2007.12;

具有鹼性催化功能的Si-Al-O-N介孔材料製備和表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01-2006.12;

組合材料晶片研究及套用-快速發現新材料的全新技術,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2002.10-2005.10;

低維納米發光材料的集成組合製備與篩選,上海市科委納米項目(同濟大學-上矽所合作),2002.10-2004.12;

複合稀土矽/鋁氧氮化物紅外透射材料,中科院科技創新基金項目,2003.01-2004.12;

先進組合方法學研究及其套用-快速發現/最佳化/篩選無機功能材料和催化劑,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上矽所-中科大-大化所合作)2000.01-2002.12;

 具有長顆粒晶粒形貌的-SiAlON陶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01-2001.12。

科研成果:

至今已形成中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42項(18項已授權),在《先進功能材料》、《組合化學》、《組合科學》、《美國陶瓷學會雜誌》、《歐洲陶瓷學會雜誌》等國際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60餘篇。合著著作一本《材料科學與微觀結構》(科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