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介

劉立介 1931年10月出生,湖南寧鄉人。字介陶,號和庵,筆名石采。1949年1月參加地下工作。1949年9月發表《隊長調走了》一文於湖南軍大校刊,獲得政委張平凱簽署的文藝宣傳獎。

基本信息

劉立介 1931年10月出生,湖南寧鄉人。字介陶,號和庵,筆名石采。1949年1月參加地下工作。1949年9月發表《隊長調走了》一文於湖南軍大校刊,獲得政委張平凱簽署的文藝宣傳獎。1950年畢業於中南軍政大學文教研究班。曾在人民解放軍第四野44軍政治部直工部任宣教幹事。1952年轉業後,曾在中國人民銀行湘潭市中心支行任檢查組長。後繼續求學,195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後在武漢大學、湘潭師範學院等單位工作,歷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主任委員等職,民盟盟員、教授,全國大專古代文學研究會,湖南孔子學會會員,湘潭市周易學會常務理事、研究部主任,中國鄉土文學會理事。主要業績:曾在國內各級報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作品有《查慎行詩論》、《吳偉業詩論》、《王士禎詩論述評》、《盛唐邊塞詩漫談》、《論宋詩的理性反省精神》。《論宋詩的理性反省精神》在構建和諧社會經典文獻(作品)評選中獲特等獎(A—1756)全文收入中共中央黨校主編之和諧中國系列叢書;獲國際優秀論文金獎及《神州強國人才優秀文獻》(作品)神州人物金獎sh55884。《孔子特重事功論》收入《中華文庫》等大型叢書,獲首屆世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特等獎GLKX07091,同時被評為1999-2008十年世界時代傑出創新人物榮譽稱號,全文收入《世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獲獎精典》華文版。《孔子特重事功論》又獲首屆知識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及《東方之子》授予特等獎,收入《新時期領導幹部理論研究選集》論文集,《時代先鋒》等書。《韓非子新探》、《論韓非思想的實質》獲共和國功勳譜·理論創新評選活動特等獎,全文收入其理論創新選集卷,又獲世界優秀學術論文成果國際金獎,收入《探索之旅》論文卷。《論中庸之道》獲中華英模理論創新與實踐一等獎、中國改革功勳人物大典評為特等獎,收入《中國改革與發展理論獲獎文庫》等。《論天人合一》曾獲中華優秀論文選一等獎及國際優秀論文獎,收入很多大型叢書。《論天人合一》獲中國創新教育成果特等獎,收入《中國優秀教師創新教育思想》第二卷,又獲科學、創新、發展——國際優秀新學術創新論壇國際金獎;又獲探索之旅——改革與進步發現與思考特等獎,收入《讓黨旗更鮮艷》(下冊·黨政幹部文選)及《中國精神文明大典》。《關於民主的歷史考察》獲全國理論創新優秀成果特等獎,收入《十六大的探索與成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總攬》等書。《關於民主的歷史考察》獲國家重點人才創新科研成果特等獎A08-1583,入選《中華新領袖 改革創新英才檔案》功勳人物史冊,隆重特授“中國愛國十大文化領袖人才”高級榮譽稱號,全文收錄《全國重點人才創新學術大典》國家大型理論文獻。《劉典與望麓園》收入《創新與發展論文薈萃》論文卷。五古長詩《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分子》載大型紀念冊《勝利之歌》。學術專著有《宋詩通論》、《元明清文學史綱》。主編《寧鄉灰湯劉氏六修族譜》響譽湖湘,影響頗巨。個人小傳被收入《世界名人錄》、《中國優秀專家名典》等50種名人辭典中。《詩詞六首》曾獲中國鄉土文學獎。為人處事座右銘:獨立思考,學做聖賢,憑良心做事,平等待人,尊重別人的人格,與人方便,謹遵孔子的教導:“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不白白地度過一生。工作經驗體會:革命者具有最大的勇敢,他理直氣壯地擁護真理,把真理告訴別人,為真理而奮鬥終身。他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但絕不去追求一己私利。因此,他無所畏懼。他不做虧心事,他的錯誤缺點能夠自己公開,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使他受到大多數的反對和指責倍受委屈,他也不會出賣靈魂,能夠逆潮流而擁護真理,絕不隨波逐流。這種人是最有毅力的人,堅持為真理奮鬥幾十年,最終總會獲得一定的成功,促使社會前進。高祖:劉典(1819-1878年)精通《孟子》及《程氏易經》,初為曾國藩幕僚,後與左宗棠並肩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亂,歷官陝西巡撫、太僕寺卿,署理陝甘總督,通政使司通政使,清史有傳,以《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垂訓後人。捐資創建雲山書院,“寧鄉四髯”即出其中,遺澤深遠。曾祖:劉本鐸 光緒末年任禮部主事,湖南鹽法道道台。祖父:劉宜灃 京師大學堂法政學堂畢業,大革命時任中共湘中特委。父親:劉先杜 聖約翰大學國文系畢業,歷任中國小教員。母親:周正純 出自名門,節儉而樂善好施而聞名,含辛茹苦養育五子三女,變賣嫁妝及金銀首飾給子女讀書,子女中有教授一人,高級講師三人,講師一人,一生默默地做出巨大貢獻,是賢妻良母的典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