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菊[革命前輩]

劉秋菊[革命前輩]
劉秋菊[革命前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秋菊(1899年-1949年),海南瓊山人。1899年,劉秋菊出生在瓊山縣演豐鄉(現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福雲村。幼年喪失雙親的她,給地主當長工,飽嘗了人生的辛酸。大革命時期,當革命烽火在其家鄉燃起的時候,劉秋菊毅然報名參加共產黨領導的農會,此後走村串戶,宣傳發動民眾跟土豪劣紳作鬥爭。

人物事跡

劉秋菊[革命前輩] 劉秋菊[革命前輩]

劉秋菊(1899年-1949年),海南瓊山人。1899年,劉秋菊出生在瓊山縣演豐鄉(現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福雲村。幼年喪失雙親的她,給地主當長工,飽嘗了人生的辛酸。大革命時期,當革命烽火在其家鄉燃起的時候,劉秋菊毅然報名參加共產黨領導的農會,此後走村串戶,宣傳發動民眾跟土豪劣紳作鬥爭。

1926年從事農民運動,任鄉農民協會委員。1927年參加赤衛隊,不久在瓊崖革命先輩林克澤的介紹下,劉秋菊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瓊崖蘇維埃政府委員。1933年任中共瓊(山)文(昌)縣文北區委委員,次年任文南區委書記。1936年受中共瓊崖特委派遣,任中共瓊崖西南臨委委員,負責陵(水)崖(縣)地區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1938年10月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到國民黨瓊崖守備司令部黨政處工作,宣傳團結抗日。1940年任中共瓊崖特委委員兼婦女部部長、婦委書記。1941年任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委員。1945年任中共瓊崖特委民運部副部長。1949年任瓊崖婦女聯合會籌委會主任。1949年8月在白沙病逝。

1942年,丈夫林茂松犧牲後,劉秋菊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加上環境惡劣和戰事頻繁,她的身體越來越差,變得骨瘦如柴,臉色蒼白。

當時,劉秋菊身邊的戰友都勸她找機會好好休息,珍重身體。但她表現得很鎮靜和克制,喪夫的傷痛並不能摧毀堅定的革命毅力,她一如既往地為革命工作而操勞。

1949年8月,由於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劉秋菊在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病逝,年僅50歲 。

劉秋菊同志曾任中共瓊崖特委委員、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委員、瓊崖特委婦委書記、瓊崖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儘管身居要職,但是交通聯絡、嚮導帶路、挑水做飯和護理傷病這類事情,劉秋菊樣樣都做,從不計較職位高低和個人得失。

劉秋菊對革命事業的熱愛之心,超出常人的想像;她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樸實的農民本色,給身邊的戰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戰鬥故事

她一向以智勇雙全著稱,是海南各族人民熟知的女英雄,在東南亞華僑中享有盛譽。她一生戎馬倥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艱辛的革命環境讓劉秋菊身經百戰,也屢屢遇險,但幾乎每次都讓她以其平民本色順利脫險,叫敵人識別不了,奈何不得。

1928年春節期間,劉秋菊、林克澤等人在演豐鄉邁聘村共產黨員林太川家裡開會,由於探子告密,敵人派出民團20多名團丁,把村子包圍了起來,情況萬分危急。劉秋菊堅決讓林克澤等人先從後門撤退,自己決計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

剛好此時林太川的妻子正在給雙胞胎餵奶,劉秋菊急中生智,立即把身上的一件衣服脫掉,將槍藏好,給林大嫂使了一個眼色,然後從她懷裡抱過一個嬰兒,佯裝給孩子餵奶。不久,敵人沖入林家,劉秋菊暗暗擰了一下嬰兒的屁股,孩子頓時哇哇大哭。於是,她摟住嬰孩一邊搖動,一邊喃喃自語:“喔喔喔,儂別哭,不用怕,老總是過路的。”

“看見一個穿黑衣服的‘共產婆’沒有?”敵人對她這對“母子”未起疑心,只是惡狠狠地向她問話。

“他們剛跑出去了。”劉秋菊指著林克澤撤離的相反方向答道。

還有一次,劉秋菊到雲龍執行任務時,被敵人追趕,進入一個村莊時,看到幾個婦女忙著舂米,於是脫去黑色外衣(她經常穿著黑色外衣,但身上穿了兩三件衣服,以應付緊急情況),湊上前去,跟她們一邊舂米,一邊嘻嘻哈哈地拉家常。當敵人靠近時,她故意撞倒旁邊的一位村婦,假裝為爭著拿簸萁而吵起架來,旁邊的幾個姐妹連忙勸和,假戲真做,敵人就是看不出破綻來。

1930年7月的一個傍晚,劉秋菊和神槍手林茂松(後來成為她丈夫)執行任務回來,經過瓊山蘇尋三鄉的一個山澗時,依稀看見有100多個敵人黑壓壓地包圍過來,她們趕緊躲進山林,敵人便開槍射擊。乘著剛剛降臨的夜霧,劉秋菊和林茂松也開槍還擊,雙方槍聲密集,敵人不知道劉秋菊他們人數的多寡,不敢貿然衝鋒。

劉秋菊感到寡不敵眾,不能久戰,於是跟林茂松商量後採取東打一陣、西打一通的策略,讓敵人判斷錯誤,互相火併。果然,他們向東邊開火,敵人便速速向東邊應戰;他們往西邊丟了兩枚手榴彈,西面的敵人緊張起來,全線開火,槍聲大作。兩邊的敵人漸漸向中間地帶靠攏,竟然對打起來。劉秋菊和林茂松則在敵人對戰之際,向槍聲稀落的北面突圍。而敵人卻火併到深夜才發現自己人打自己人,於是才懊惱地收兵。

1932年春節前夕,為了打擊文昌縣潭牛墟敵人的囂張氣焰,中共瓊文縣委決定突襲敵人,派出陳英為襲擊小隊長,由劉秋菊當嚮導,並協助殲敵。小隊僅10多人,一切按計畫行事。

陳英和劉秋菊先派一名偵察兵挑著豆腐花在敵人炮樓附近叫賣,其餘戰士則喬裝成挑米挑菜的趕集民眾,三三五五地進入潭牛墟,他們靠攏過去買豆腐花,然後故意爭吵,並動手打起架來。.

劉秋菊趕來呵斥道:“不成體統,光天化日之下,在官府衙門前打架,去去去,到炮樓找長官理論去!”這句話是劉秋菊發出的行動信號。於是,這群“民眾”你推我搡,向敵人的炮樓奔去,一窩蜂地衝上了炮樓。陳英一槍就擊斃了敵人的鄉長,劉秋菊也斃掉了文書和哨兵。戰士們迅速背上敵人的槍枝彈藥,然後放火焚燒炮樓,勝利撤退。

敵人做夢都想不到,此次突襲的人員中,就有他們懸賞5000塊大洋緝拿的劉秋菊。

名揚海外

劉秋菊的名字不但在海南家喻戶曉、廣為傳頌,還遠播到了海外。

抗戰時期,新加坡《星洲日報》報導瓊崖抗日訊息時,曾寫到:“……其後尤以獨立隊馮白駒與劉秋菊二位,英勇卓越,在瓊山、文昌、定安各地戰役,建功殊大,留下不朽的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