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270~317)

劉琨(270~317)

正文

西晉詩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他年輕時就有“雋朗”之譽,以雄豪著名。他聽說好友祖逖被任用,曾與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晉書·祖逖傳》還記載過他和祖逖共被同寢,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但劉琨的生活、思想又有虛浮、放誕的一面,好老莊,也參與“二十四友”之游。後來他經歷了“國破家亡,親友凋殘”的痛苦,思想也起了劇烈的變化。
懷帝永嘉元年 (307),劉琨為并州刺史,但“善於懷撫,而短於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晉書·劉琨傳》)。後又誤信讒言,被奸人所乘,敗於劉聰,父母亦皆遇害。愍帝建興三年 (315),劉琨為司空,都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但不久又敗於石勒。敗後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相約共同扶助晉室。後因段匹的部下末波暗通石勒,俘獲琨子劉群,並迫使劉群作書約琨為內應反對段匹。事泄,劉琨被段匹殺害。
劉琨雖不長於政治軍事才略,但在艱危困頓中志存社稷,屢經挫敗,卻鍥而不捨,奮鬥不遺餘力。在當時的文人中具有這樣的抱負和意氣,確屬難能可貴。李清照失題》詩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陸游《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云:“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都借詠劉琨事跡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圖收復失地進行批評。
劉琨的文,如《為并州刺史到壺關上表》、《答盧諶書》等,皆情辭懇切,文清意暢。
劉琨的詩僅存 4首。其一為《答盧諶》,四言八章,詩前有《答盧諶書》。《文選》載盧諶《贈劉琨》 1首,亦四言,詩前亦附《贈劉琨書》,此《答盧諶》當即回贈之作。詩的第八章寫道:“光光段生,出幽遷喬。資忠履信,武烈文昭。……何以贈子,竭心公朝。何以敘懷,引領長謠。”可知此詩是與段匹盟好時的作品。另一首為《扶風歌》,敘述自洛陽至并州赴任沿途所見所感,可與《為并州刺史到壺關上表》參讀。這首詩的情調跌宕起伏、變化多致,暢述豪情則意氣飛動,筆挾風雲;寫時局艱危、旅途困頓,則筆致婉曲;敘事抒情,清新剛健,富有樂府民歌韻調。《重贈盧諶》是劉琨的代表作,當是被段匹囚禁時所作。此詩前半鋪敘歷史上賢人輔助聖君故事,暗比自己和盧諶、段匹共扶晉室,並說明自己一心為國,不計私怨,“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詩的後半寫功業未建而身被拘縶的痛苦,傾吐自己壯志未酬、時不我待的悵恨和悲哀:“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悲涼慷慨,千載之下,尚動人心魄。
劉琨“善為悽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鍾嶸《詩品》),格調悲涼雄渾,被劉勰稱為“雅壯而多風”(《文心雕龍·才略》)。其氣骨、風神有類於建安。這種詩風的形成,與他身逢亂世、英雄失路的經歷直接有關。
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 9卷,又《別集》12卷,均佚。明代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