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然

劉瀟然

劉瀟然(1903~1999年)教授,著名翻譯家,經濟學家。1903年10月13日誕生在河南省偃師縣北的古申陽村。1915年夏季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第二次英文科。1930年秋到日本東京學習,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歸國,在北平留日學生會領導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春赴德國柏林大學哲學院國家學系學習。在德4年,於1936年春畢業後歸國。經北平大學校長兼醫學院長徐誦明介紹,到北平西郊八里莊農學院農經系任副教授,擔任課程頗多,主要為“農業經營經濟學”課。當時中國各大學均未開此類課程,劉先生於課餘之暇,翻譯布林克曼教授所著《農業經營經濟學》作課本,由學生負責印刷,1937年“七七”事變前譯好印出。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七七”事變後,劉瀟然先生在日軍占領北平的一個月後,到天津乘輪船至煙臺上岸,回到洛陽,與原在洛陽中學教書的吳芝圃、郭曉棠等合作,出版《戰旗旬刊》,鼓勵河南人民保家衛國抵抗日寇。不久引起國民黨反動派注意,隨派特務逮捕,經河北李錫九等老同盟會元老營救,逃到陝西暫時教書,未被逮捕。抗戰時期,北平大學農學院與原在陝西武功縣之農業學校合併為西北農學院,劉瀟然先生於1940年初被聘為該校農經系教授,後兼系主任。當時找到布林克曼所著《農業經營經濟學》英譯本,第二次對照德文版新譯,由學生負責印出。以後又對照日譯本對該書第三次譯訂,由農業出版社出版。又曾在西北農學院講授“土地經營學”課程,講義後印刷出書,分上下兩卷,約30萬言。40年代中期,受浙江大學之聘,為農學院教授。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繼而攻下杭州。浙大校長竺可楨即去上海,學校無人負責,教職工未發工資。當時杭州軍管會主任譚震林(後兼浙江省委書記及浙江省長),給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林乎加下令,派劉先生與宣傳部工作人員劉毅夫及學生會負責人等共同到浙大,組成浙大校務委員會。劉瀟然先生為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暫兼主任。曾任杭州市人大代表及文教委員會主任委員。此時,河南省主席吳芝圃去信,催劉先生回豫開會,劉先生任河南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會議以後,劉先後被任為河南省政府及財政委員會委員、土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農林所副所長兼河南大學農學院院長。在“大躍進”之前,劉先生離開河南,到了北京,任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從事農業經濟研究與培養研究生工作,後經馬列編譯局聘請,從事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譯四十餘年。

主要學術貢獻

劉瀟然先生為翻譯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做出了貢獻。建國後,北京設有馬恩列斯著作翻譯局,但計畫首先翻譯史達林著作,待史達林著作全部譯出後,再翻譯列寧著作。社會科學院認為,照這樣安排,我國讀者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看到馬恩著作譯本,於是由潘梓年倡議,聯合各大出版社主任,共同組織一個“馬恩著作編譯委員會”,組織人力翻譯馬恩重要著作,劉先生亦被選入翻譯人員之中。最早翻譯的是《馬克思論工會》、《馬恩通信集》,後譯書很多,字數最多的是蘇聯科學院在1954年左右出版的馬克思最早的《資本論》草稿,即《馬克思批判大綱》(草稿)。馬克思這部巨著約200萬言,劉先生譯出後,分5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分冊1957年10月出版;第二分冊1962年11月出版;1978年2月再版;第三分冊1963年6月出版,1977年12月再版;第四分冊1964年10月出版,1978年4月再版;第五分冊1978年6月出版。

劉先生以96歲高齡辭世前,尚有兩部譯作(《自然繁殖與社會進化》,卡爾·考茨基著;《我的生活》奧古斯特·倍倍爾著)已譯出等待出版,約50萬字。

在農業經濟學專業研究方面,他集中時間和精力翻譯了兩部德國農業經濟學經典著作:費·艾倫堡的《農業經營學概論》和·布林可曼的《農業經營經濟學》。這兩部譯作於80-90年代由中國農業出版社相繼出版。此時,他已接近90歲高齡。

另外,他還整理修訂出版了寫於1940-1941年的《土地經濟學》專著。這部專著在1940-1945年間多次修訂補充,內容日漸豐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土地經濟學學科難得的開創性著作。此書已決定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在河大百年校慶前夕正式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