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樓

劉海樓,湖南長沙人。1875年(清光緒元年)出生於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是清代進士,在河南居官多年,宦囊充裕,在開封、武漢、長沙等城市廣置田產。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海樓自幼苦讀經史;稍長,目睹清王朝政治腐敗,喪權辱國,加以受戊戌變法影響,遂不再留戀仕舉,轉而研讀西學,醉心於歐美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主張振興實業,發展經濟,為救國救民的第一要著。1912年,他與當時在武漢電業公司任職的好友魏子祥合作,在開封創設普臨電燈公司。由武漢電業公司分派技術人員,並調撥各種套用器材,作為股金,數額占全部股金三分之一,餘額由魏、劉各出半數。魏子祥任經理,劉海樓任副經理,武漢電業公司派人任技術主任。普臨電燈公司作為武漢電業公司的子公司在開封創設後,營業相當興盛,為劉海樓以後成為河南實業界知名人物,打下了基礎。

人物經歷

劉海樓當時在政治上也相當活躍。民初南北議和期間,為促成和議成功,北京有人組成國事共進會,呼籲南北團結,並號召各省成立分會。劉為在河南組成分會,多方奔走,後被選為該會參議。他還創辦了《開封實業日報》,以經濟報導為主,面向商界,受到河南工商界的歡迎。報紙編寫以白話文為主,曾受到孫中山和黃興的讚賞。

以後數年中,劉海樓相繼在開封新創設的麵粉廠、捲菸廠等新式企業中投入大量資金,同時獨資創辦大中火柴廠,自任總經理。他把大部分精力用於經營火柴廠。由於管理得法,工廠發展很快,利潤倍增,他被選為開封商務會副會長及河南全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舉國憤慨。河南全省各界人士迅速組成滬案後援會,反擊英國帝國主義,支援上海受難同胞。6月19日,開封各界以學生為先導,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發起募捐運動,接濟上海受難同胞。各校青年學生推出代表二十餘人,要求商會捐款五萬元。劉海樓出面接待,對學生要求慷慨承諾,表示願意追隨青年及各界人士之後,與敵人周旋到底,不獲勝利不罷休。

1927年國民黨政權在南京成立後,官僚資本逐漸侵入河南。劉海樓因在開封經營多年,頗著成績,在開封市商會及河南工商聯組織中仍能保有一定地位,普臨電燈公司和大中火柴廠等也均照常營業,但營業額及利潤已大不如昔,他在工商界的發言權也不斷削弱,已有形勢日非之感。為另謀發展,他得悉西安火柴業生產技術比較落後,產量少,供不應求,乃派其親信馮尚文到西安,籌建陝西中南火柴廠,投入大量資金,除由開封大中火柴廠調撥一部器材外,又從上海、武漢等地購入不少新設備。中南火柴廠開業後,生產率及年產量均超過大中火柴廠。劉海樓經常往返於開封西安之間。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華北地區岌岌可危,劉海樓為確保資產安全,設法將一部資產調往長沙。時劉已年逾花甲,但對其在開封的部分資產,仍未忘情。1938年秋曾潛至開封,欲收回被日本軍管的大中火柴廠。但不敢公開露面,經月不得要領,又秘密返回西安,勉維舊業。

劉海樓於1949年西安解放前,返回長沙,病死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