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維

劉正維

劉正維,音樂理論家、教育家。現任武漢音樂學院教授。1956年畢業於中南音專作曲系,長期從事民族音樂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工作。任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湖北卷》常務副主編。 中國音協和中國曲協會員。

基本信息

簡介

音樂理論家、教育家。現任武漢音樂學院教授。1956年畢業於中南音專作曲系,長期從事民族音樂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工作。任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湖北卷》常務副主編。 中國音協和中國曲協會員。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寫過大量歌曲,《如今唱的幸福歌》在湖北和鄰省流行了幾十年。

從事民族音樂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40餘年,特別是80年代以來,建樹頗豐。他的理論研究非常廣泛,主要涉及到民族音樂的形態學、戲曲聲腔歷史與分類、作曲技術等方面。正是由於他早年學習作曲的經歷,使得他的理論研究大多立足於音樂形態(音樂技術理論);同時,多年在民間團體的實踐所獲得的感性認識,使得他具有相當豐厚的民間音樂養分,從而在理論研究當中言之有物,極具個性與創見性。

個人成就

曾為京劇、漢劇、楚劇、荊州花鼓戲、隨州花鼓戲、黃梅採茶戲等劇種和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譜曲,編曲的湖北漁鼓:《洪湖漁歌》1956年獲全國職工匯演一等獎;編輯《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湖北卷》1997 年獲文化部個人編纂一等獎;戲曲音樂專著《戲曲新題》1996年獲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一等獎。80年代以來發表的《戲曲音樂特徵的南北兩大屬區論》、《四首漢族民歌的特徵覆蓋與板塊分布》、《傳統音樂的兩大終止群體》、《漢族調式的平衡原則》、《戲曲腔式及其板塊分布》、《戲曲聲腔分類新論》、《中國戲曲音樂形態的民族性》、《二黃源於鄂東北辯》、《弋陽腔的若干質疑》、《說唱音樂創編十法》、《戲曲聲腔分類新論》、《梁山調腔系論證》、《二黃源於鄂東北辯》、《弋陽腔的若干質疑》、《漢調面世與皮黃腔的個性》、《民間音樂的調式體系與調式分布》、《民間音樂的調式型號與板塊分布》、《戲曲音樂三絕》、《戲曲作曲的“眼”》、《中西音樂結構的審美異同散論》、《音樂的遺傳基因》、《風格、個性、主題》等幾十篇學術論文。還著有《湖北民間音樂概論》與《民族音樂新論》、《民族民間音樂概論》文集,完成教育部科研課題“湖北民間音樂研究”,並負責2003年文化部國家重點課題“20世紀戲曲音樂發展的多視角研究”。著有《20世紀戲曲音樂發展的多視角研究》等。深化了對民族音樂形態學、地理學、聲腔史學、分類學以及作曲理論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