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和

劉明和

劉明和,1907出生在興城市三道溝鄉小五溝,幼年家貧,參加抗日義勇軍,後參加馮玉祥、吉鴻昌組成的察哈爾長城抗日同盟軍。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劉明和帶著全家搬遷到鐵嶺縣雙樹屯,1982年因病逝世。

基本信息

簡介

劉明和,1907出生在興城市三道溝鄉小五溝,幼年家貧,10歲時,因生活所迫給人家放羊口,後來被逼上綠林,為不忘坐山牧羊的這段經歷,他一直報號坐山。

劉明和生性耿直,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在民眾中很有威望。1932年2月,鄭桂林在遼西一帶組織建立抗日義勇軍,派朱寶富到小五溝,通過岳長喜、劉連璧與劉明和聯繫,動員他出山共謀抗日救國大業。他出於對日寇入侵的無比憤慨,立即回響,毅然參加抗日義勇軍,並與其兄劉明義、同鄉李世和分頭宣傳動員民眾。全村很快組建起二十多人的抗日武裝。不久,他和李世和帶領這支隊伍去綏中二道溝與鄭桂林會見。鄭桂林親自到村外迎接,歡迎他們參加抗日隊伍。劉明和被任命為抗日義勇軍四十八路軍衛隊營營長。三天后,劉明和受命將這支隊伍帶回興城境內,並擴充壯大力量,建立抗日根據地。在擴建抗日義勇軍過程中,他注意團結一切力量,共同參加抗戰。一次,他的隊伍路過頭道溝時,當時聯莊會隊伍前來阻攔,不允許義勇軍從莊中通過,並開槍打死義勇軍一匹戰馬。義勇軍官兵都很氣憤,要求攻打聯莊會。但他認為大敵當前不能同室操戈,應一致對外,團結抗日。便命令隊伍繞道過莊,不許騷擾頭道溝。這件事深深教育並感動了聯莊會的首領金德榮,使其隨即率領隊伍參加了義勇軍,走上了團結抗日的道路。

劉明和率領的義勇軍部隊分駐於戲台、東門、三道溝、頭道溝等地。他們廣泛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使參加抗日義勇軍的人越來越多,很快隊伍擴大為衛隊團。不久,又擴充為第三旅,他被任命為旅長。他率領的這支隊伍在對日寇作戰中表現非常勇敢,先後參加了四方台、綏中、興城火車站、三山、鮑莊子、紅廟子等多次戰鬥。因為劉明和在指揮作戰中英勇果斷,當地民眾中廣泛流傳“天狗咬,蜂子蜇,坐山雕,打的惡”的民謠,坐山雕成了他的綽號。在四方台戰鬥中,劉明和手指負傷,為不影響士氣,保持旺盛的戰鬥力,他毅然咬斷傷指繼續指揮戰鬥。

1933年,抗日義勇軍第四十八路軍開赴關內,經馬廠改編後,劉明和任騎兵團團長。後參加馮玉祥吉鴻昌組成的察哈爾長城抗日同盟軍。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同盟軍失敗。不久部隊開抵張家口,國民黨將領宋哲元為收編這支隊伍,將他們騙到張北縣城。鄭桂林和四十八路軍所屬官兵及時識破他們的意圖,為了保持這支隊伍能繼續堅持抗日,劉明和指揮官兵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但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部隊打敗後,劉明和隻身逃出,流落北京街頭。先做小生意維持生活,後來回到興城。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劉明和帶著全家搬遷到鐵嶺縣雙樹屯,1982年因病逝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