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世

劉振世

劉振世,原名生東,漵浦縣人。家境貧寒。

基本信息

成長經歷

9歲時得親友資助,就讀於族辦國小,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教兼管雜務。後赴長沙投入湘軍,被選送至軍官講習所培訓,旋調陶峙岳旅任排長。北伐戰爭期間,隨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攻南京,戰河南,一直擔任前沿攻堅任務,因功迭升至團長。抗日戰爭前夕,劉被保送至陸軍大學特三期學習,結業後仍回陶部,奉命駐守潼關。不久,調重慶中央軍訓團任分隊長。

革命履歷

1940年

迭任湘黔芷洪綏靖公署處長、駐辰溪獨立第一旅少將旅長兼辰溪警備司令。次年底,調任重慶訓練團大隊長。離開辰溪前夕,部屬請將旅部餘存的10萬多元巨款作為饋贈,他嚴詞拒絕,令全部上繳。

1945年

劉出任湖北襄棗師管區司令,次年,又調國防部後勤部特勤處副處長。

1947年

調任整編第二十九軍劉戡部參謀長,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反人民內戰。

1948年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宜川瓦子街一役,劉腰部負傷,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把他抬下戰場,王震司令員親自帶藥為他治傷,規勸他棄暗投明,並囑咐他去後方養傷。在解放區。劉受到教育,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希望,他通過新華社揭露蔣管區的黑暗統治,聲明與國民黨脫離關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不久,彭德懷接見了他,委他擔任第一野戰軍參謀,繼而調任第一兵團王震部高參。在解放西安時,任第一兵團第二軍第五師參謀長。

1949年8月

蘭州解放後,國民黨殘餘部隊紛紛西竄,劉振世受命利用以往與國民黨西北將領彭鼎銘的同學與共事關係,策動彭棄暗投明,使高台、酒泉得以和平解放,保住了玉門油礦不被破壞。接著,又以解放軍代表身份去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與陶峙岳商談,促使陶陪和平起義。

1951年

被授予“人民功臣”獎章和“解放大西北紀念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振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七十五師師長,駐防新疆。1954年,部隊整編為生產建設兵團,他任農業建設第七師師長,並當選為新疆第一屆、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伊犁州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劉振世參加的解放軍的始終

劉振世是被俘還是投誠下參加的解放軍,這一直是我的一個困惑。很多史料和回憶錄里都說劉振世被俘的情節倒是沒有說投誠的細節

1.瓦子街戰役後的一天晌午,一個戰士押著胡宗南匪軍二九軍參謀長劉振世,去見彭總。正好遇到吃午飯,警衛員端來一盆麵條、兩碗素菜、一碟辣子和鹽面。劉振世望著擺在桌上的飯菜,又轉眼望彭總,不禁讚佩地說:“聽說彭副總司令向來生活儉樸,真是名不虛傳呀!”

彭總莊嚴地反問:“你聽誰說的?”

劉振世不僅聽說過,而且今天親眼看到了,就說:“就拿今天這飯來說吧,如在敝軍是一個尉官,也得有幾個菜才行。不然,光這點乾巴巴的麵條是過不去的。”

彭總非常嚴肅地說:“就是象我這樣的飯,中國也還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你們吃不下我這樣的飯,就是因為你們過慣了腐化生活的緣故。”

劉振世啞口無言,只一股勁地點頭稱是。彭總又嚴肅地說:“儉樸與腐化,是同廣大民眾作比較的。你們不顧人民生活,只圖自己享受,才算真正的腐化。”

彭德懷、甘泗淇和王震研究認為:和平解決河西問題,就可為解決新疆問題創造良好條件。所以在解放張掖後,王震即派二軍五師副參謀長劉振世(原為國民黨第29軍少將參謀長,宜瓦戰役中投誠)持信前往高台,商談停戰和談事宜

9月22日,劉振世到達高台,向國民黨守軍第246師師長沈芝生做工作。劉振世用自己的現身說法,向沈宣傳共產黨的有關政策,介紹解放區的所見所聞,隨後向沈芝生指明前程:“當前解放軍雲集河西,你一座孤城,何能守得?你要趕快決斷,歸向人民民主陣營……”沈芝生聽了,表示願意率部起義。隨後他把交談的情況報告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參謀長彭銘鼎。彭當即乘車由酒泉趕到高台,同劉振世見面。彭、劉系多年故友,兩人相見不勝驚喜。稍事寒暄之後,彭銘鼎即取下手槍放在桌上,鄭重地說:“我堅持執行陶峙岳將軍旨意,放下武器,和平起義!”劉振世誠懇地說:“我代表解放軍歡迎你們參加革命!”隨後,他們商定雙方部隊脫離接觸。國民黨第246師星夜西撤酒泉,並採取措施確保玉門油礦安全。

劉振世抵達酒泉後,在彭銘鼎陪同下,與河西警備總部參謀長湯祖壇,商談起義問題。湯祖壇原系劉振世同窗好友。他說:“陶峙岳將軍早向我打過招呼,本人對起義甚為贊同!”經過酒泉三天商談,多數人認為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應當儘快起義,個別頑固分子反對起義,從中作梗。但此時他們已無法阻擋起義大局的發展了。第91軍軍長黃祖勛試圖頑抗作最後一搏,可惜從者寥寥。他孤掌難鳴,最後也只是縱火燒毀了直東會館軍用倉庫,帶上心腹逃跑了之。

酒泉和談成功後,劉振世便同陶峙岳直接通話,商量起義時間問題。原來方案是新疆、酒泉同時宣布起義,由於新疆頑固派尚未離職出走,過早起義,急則生變。為穩妥起見,陶峙岳決定酒泉起義和新疆起義均由他領銜,酒泉先行起義,新疆暫緩一步。

9月24日晚,彭銘鼎、彭月翔、沈芝生等國民黨將領,來到河西警備總部,召開通電起義簽名會議,宣讀電文後,與會者紛紛簽名,不在場的第245師師長劉漫天、第231師師長田子梅、第173師師長李煥南由彭銘鼎電話聯繫,徵得同意代為具名。當晚12時,起義通電正式發出,宣布河西地區3.8萬名國民黨官兵起義。電文是:“抗戰八年,繼以內戰,人苦兵劫,渴望和平。峙岳等為革命大義,我西北諸袍澤亟應表明態度,正式宣布與廣州政府斷絕關係,歸向人民民主陣營。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前接受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之領導。謹此電達。”

9月25日,解放軍舉行了和平解放酒泉的入城式。起義將領彭銘鼎、湯祖壇等出城迎接,解放軍邁著雄健的步伐,高唱戰歌,從南門進入市區,民眾燃放鞭炮,張貼標語,受到起義官兵和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酒泉和平解放之後,新疆的局勢也發生了變化。9月25日晨,葉誠、馬呈祥等頑固派攜帶家眷和財產離開迪化,取道南疆逃亡印度。於是陶峙岳於25日再次率新疆國民黨軍隊7萬餘人通電起義。酒泉和平解放後,解放軍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接收改編。除將校軍官編成一個大隊,調蘭州學習外(有一部分資遣回鄉),其餘部隊編為8個團,分別編入二兵團的第三、四、六軍序列,成為光榮的人民解放軍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振世於1967年被迫停職審查,同年6月病逝世,終年64歲。

1979年

中共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為他召開追悼大會,王震等領導發唁電錶示哀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