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鋒

劉強鋒,山西人,1999年開始從事玉雕創作。2007年在上海創辦璞瑾軒和田玉工作室,玉石雕刻大師, 海派玉雕的傑出代表之一。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已在玉雕屆打拚了15年。

基本信息

簡介

一,個人簡介

劉強鋒,山西人,1999年開始從事玉雕創作。2007年在上海創辦璞瑾軒和田玉工作室,玉石雕刻大師,海派玉雕的傑出代表之一。剛到而立之年的他,已在玉雕屆打拚了15年,他用不懈的努力,一步一腳印的走到今天,書寫著一段足矣銘刻在玉雕行業發展史上的故事。他以其精湛的玉雕鑑賞力,靠著自身創業過程中累計的一筆筆財富,在上海這個金融大都市中成立了自己的和田玉會所、精品店,通過網路媒體、平面推廣等模式宣傳和田玉文化,在弘揚當代玉雕,展示當代玉雕精品的事業中貢獻了力量。

二,生平事跡

1986年出生於山東

1999年師從上海玉雕大師學習繪畫和雕刻

2002年-2005年從上海輾轉新疆、南陽、蘇州、廣州等地,考察玉器市場,拜訪各路玉雕名家

2007年成立上海璞瑾軒和田玉工作室

2009年作品獲2009年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2010年發起舉辦海派玉雕精品收藏鑑賞會

2012年創立璞瑾軒和田玉網

三,藝術風格

劉強鋒接觸玉雕與他人截然不同,15歲獨自來到上海拜師學藝,無繪畫功底的他從玉雕作品最後一道工序打磨開始。當初打磨作品時,他會時常拿著作品不斷地研究,以便在打磨時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部分需求保留,哪些部分去除後可以完美地呈現作品,傾己所能地為玉雕做加減法。

正是這樣基礎的學習成就了劉強鋒,讓他具有了先天優勢,對玉雕整體結構擁有了精準的把握度,對玉雕的製作全過程擁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懂得了玉料的屬性、表現特點是什麼,懂得了各種雕刻工藝的特性,懂得了不同雕刻題材的寓意,懂得了應該採用哪種適當的工藝。更練就了敏銳的審視眼力,以“把關者”的身份審視出每件玉雕的精妙之處,欠缺之處。

劉強鋒在上海學習三年後,對結構比例、線條處理、神態刻畫等方面已具有紮實的基礎。然而儘管已經身懷“絕技”,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玉雕的表現力,劉強鋒還是“跳出”了玉雕加工廠,獨自闖蕩市場,開始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雕刻經歷。以往他只能完全按師傅或客戶的要求,原封不動地照圖雕刻,縱有千般創意,也無從施展。這種枯燥的機器式雕刻,使他腦海中泉水般不斷湧現的創作靈感無法通過精湛的技藝展現出來。

“跳出”則打開了他邁向玉雕創作新領域的大門。他一邊研習各地大師的精品名作,一邊開始嘗試著自己的創作設計作品,獨自處理雕刻過程遇到的每個問題。比如在花鳥件雕刻過程中,玉料出了髒,他便會把這個部位設計成花草,遮掉缺陷的部位。或是原本站立著的駿馬腿被做斷了,他會索性將站馬改成臥馬。同時,原本以雕刻花鳥動物件為主的劉強鋒也嘗試著雕琢人物件,逐漸地拓寬了題材的表現範圍。

好玉料好找,面對一塊好玉料時,不能過多地去掉不好的部分,又要能準確地利用皮色表現出玉料的特性。經過多次嘗試,劉強鋒掌握了巧妙運用皮色的技巧,可根據不同皮色特點雕刻出適當的題材。

每塊玉料的皮色都是獨一無二的,可能是整塊,可能僅占小部分,也可能只是一條線。顏色更是豐富,紅的、黑的、黃的或是間紅間黃、間紅間黑等等。劉強鋒創作時一般會將紅色皮色雕琢成金魚或鯉魚嬉戲於白玉之上,寓意年年有餘;黑色皮色雕琢成鮭魚,寓意富貴有餘;間紅間黑的則將紅皮雕刻成鯉魚,而黑皮則雕成翠鳥,通過顏色對比體現出作品的立體感和動感,充分體現其神韻,給人以渾然天成的感覺,作品也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十餘年間,劉強鋒的玉雕創作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玉雕鑑賞體系,和各地玉雕大師及收藏界的同仁也有著非常密切的情誼。“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劉強鋒深以為然,做君子,集玉德,知己滿座,高風滿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