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瑛

劉建瑛

劉建瑛:1966年2月生,漢族,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甘州區北街國小教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甘肅省骨幹教師。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在教學一線工作25年,擔任班主任12年,主持課題九項,其中六項通過省級鑑定,發表論文十三篇,獲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八項。她本人也多次被學校評為“模範班主任”,1998年被張掖市人民政府、市教委評為全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1986年8月參加工作,多年來,憑著對教育的一份熱愛、一份執著、一份進取心,劉建瑛同志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教改的探索中,持之以恆,不斷進取,注重學習研究實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及其教學研究,使她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在數學學科教學領域中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先後榮獲校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教育科研帶頭人”、“校本培訓優秀工作者”、“‘巾幗建功’示範優秀女教師” 、“科研先進工作者”和甘州區“優秀德育工作者”、甘州區“‘雙學雙比 巾幗建功’雙十佳女教師”、 “甘州區優秀下鄉支教教師” 、甘州區“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張掖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稱號、“舟曲搶險救災心理援助先進個人”、甘肅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甘肅省中國小“省級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成就

1998年7月,在甘州區國小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數學學科一等獎,1998年10月,在張掖市國小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數學學科一等獎;在教學需要自制的教具《多用尺》於1998年分別榮獲張掖地區第三屆中國小自製教具評選二等獎和甘肅省中國小自製教具鼓勵獎;自製電教軟體《學生觀察、辨別、認識能力訓練圖解》於1999年7月榮獲張掖地區自製電教軟體評選一等獎;自製電教軟體《學校管理》於2001年12月榮獲張掖地區第二屆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自製電教軟體評選三等獎;多媒體教育軟體《平行四邊形面積》於2010年8月榮獲張掖市多媒體教育軟體大賽二等獎。

在2005年3月舉行的甘肅省首屆中國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觀摩展示周活動中,現場展示的說課課例《9加幾》榮獲國小組優秀獎。根據教學實踐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案例《左手和右手》於2003年12月榮獲甘肅省第三屆國小各科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數學教學案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九單元“找規律” 》於2004年12月榮獲“西北地區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題改革實驗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教育個案《小學生數學學習個案分析》於2009年9月榮獲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二等獎。由於卓著的教育教學成績,劉老師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2004年7月,被張掖市人民政府選拔為張掖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05年9月被甘肅省教育廳選拔為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2008年7月,被甘州區政府確定為“區管拔尖人才”;2008年9月,被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選拔為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省級培訓者團隊成員;2010年12月,被甘肅省教育廳評審確定為甘肅省中國小“省級骨幹教師”。

她先後承擔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教育性評語”試驗、“利用成長記錄袋和成長手冊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行動研究、校本教程《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開發與實施研究等九項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編寫的校本教材《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於2007年9月通過省級鑑定(鑑定證號:GJGB[2007]GJ072)、“通過國小數學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品質”行動研究於2007年9月通過省級鑑定(鑑定證號:GJGB[2007]GJ076)、編寫的家長培訓教程《走進孩子的心靈》於2008年9月通過省級鑑定(鑑定證號:GJGB[2008]GJ212);主持研究的科研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於2002年10月榮獲甘肅省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性評語”試驗於2004年9月榮獲甘肅省第五屆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利用成長記錄袋和成長手冊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行動研究”於2006年10月榮獲第六屆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通過國小數學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品質”行動研究於2008年8月榮獲甘肅省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編寫的校本教材《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於2008年8月榮獲甘肅省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家長培訓教程《走進孩子的心靈》於2010年12月榮獲甘肅省第八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指導並參與研究的科研課題“在國小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實施與推廣”研究於2004年9月榮獲甘肅省第五屆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農村教師教學行為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於2008年8月榮獲甘肅省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農村教師教學行為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於2009年9月榮獲張掖市第八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參與研究的科研課題“國小校本教材開發與研究”於2007年9月榮獲張掖市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編寫的《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現已被張掖市甘州區北街國小作為校本課程的教材使用4年;編寫的親職教育教程《走進孩子的心靈——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家教策略》被張掖市北街國小作為家長培訓教材使用。

劉建瑛同志始終能站在教育的前沿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主持學校教科室工作以來,從學校發展和師生成長的需求出發,組織個別有思想、能力強的骨幹教師組成編委會,策劃創辦了每月一期的校刊《晨曦》,為凸現學校特色、促進教師發展、提高家教水平、張揚學生個性提供了平台,深受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2004年12月,被甘州區北街國小評為“教育科研帶頭人”;2009年12月,被甘州區北街國小評為“科研先進工作者”;2006年12月,被甘州區教育局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劉建瑛同志善於反思,勤於總結,潛心教研,筆耕不輟。她根據教學實踐完成的論文《方程和算術方法解套用題比較》發表於《甘肅教育》2000年7—8合刊;《讓數學面向生活 使生活走進數學》發表於《張掖教研》2004年第3期;《把生活經驗數學化 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發表於《新課程改革論壇》2005年第1期;《密切聯繫生活,激發學生興趣》發表於《新課程改革論壇》2005年第8期;《立足過程 促進發展 突出主體》發表於《教育革新》2007年國小學科評價工具設計專輯;《加強動手操作 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發表於《張掖教研》2007年第3期;《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激勵學生的積極情感》發表於《中國教育教學論壇》2007年第9期;《課後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發表於《教學交流》2007年第9期;《淺談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表於《中國教育教學論壇》2007年第10期;《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發表於《教育月刊》2009年第4期;《中國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芻議》發表於《國小德育》2010年第12期;《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出路探析》發表於《校園心理》2010年第4期;《以“三創”為主線,深化小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發表於《教育革新》2010年第7期;《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及教育模式的演進》發表於《校園心理》2010年第5期;《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問卷編制報告》發表於《現代中國小教育》2011年第5期;論文《在異步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於1999年7月在第十四屆全國異步教學研討會上獲異步教學改革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利用電教媒體 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於2001年12月在張掖地區第二屆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自製電教軟體評選中獲二等獎;論文《把生活經驗數學化 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於2004年12月榮獲“西北地區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題改革實驗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的初步探索》於2007年11月在張掖市信息技術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三等獎;論文《淺談<科學>教材對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於2010年5月在張掖市中學理科實驗教學與國小科學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

根據教育實踐設計的評價工具《立足過程 促進發展 突出主體》於2006年12月榮獲甘肅省教科所組織的評價工具大賽數學學科一等獎;《我的成長收穫》於2006年12月榮獲甘肅省教科所組織的評價工具大賽綜合學科一等獎;設計的試卷《四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測試與評價樂園》在2009年全國“新世紀國小數學課程實驗總結表彰及教材培訓研討會”上獲優秀題目設計一等獎,指導並參與研究的課題“通過激勵性評價有效促進小學生和諧發展”行動研究於2007年9月榮獲張掖市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性評價”行動研究於2010年12月榮獲甘肅省第八屆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5年3月,被甘州區長安鄉中心學校評為“校本培訓優秀工作者” ;2005年8月,被甘州區教育局評為“下鄉支教優秀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