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漢

劉巨漢公,諱祿,字祥,號天閣,官授司馬,贈中憲大夫。公原住福建寧化,移居安南府大余縣,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廈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興寧縣葉塘、新陂、合水鎮,以及江西、湖北武昌等地。劉廣傳娶妻馬氏、楊氏,生十四大房:長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淵、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漣、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漢、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兒”)。2003年12月重修馬夫人墓舉行隆重的竣工慶典儀式,議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

人物家族

劉巨漢是劉氏148世祖

是入粵開基始祖劉開七公(官授潮州總鎮)之孫,二世祖劉廣傳公(官授江西瑞金縣令)第十二子, 生於寶祐二年甲寅(1254)十月初一日寅時,卒於至元三年丁丑(1337)五月廿四日戌時,享壽84歲,葬新建北門下村,鰍形。居安南府大余縣。妣黃氏,生於寶祐元年癸丑歲(1253)五月初四日戌時,卒於延祐三年丙辰(1316)八月初九日酉時,享壽64歲,葬龜形。妣鍾氏,生歿年未詳,葬人形。妣彭氏,生歿年未詳,葬龜形。妣古氏,生於景定元年庚申歲(1260)十一月初五日辰時,卒於大德十一年丁未(1307)八月十七日戌時,享壽48歲,葬大余縣新城市。

公原住福建寧化,移居安南府大余縣,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廈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興寧縣葉塘、新陂、合水鎮,以及江西、湖北武昌等地。生五子:1:念一郎(鳳山)、2:念二郎(鳳淑)、3:念三郎(鳳祥)、4:念四郎(鳳梅)、5:念五郎(鳳儀)。

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縣城、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廈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梅州、興寧縣的葉塘、新陂、合水鎮,以及江西、湖北武昌等處。

劉巨漢祖父——劉開七

潮州都統制劉開七公

劉開七公,字必高,號慎七,又號三郎,謚仁創。劉氏由閩入粵開基祖

。生於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壬寅歲正月十九日辰時,生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宋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官授廣東潮州府都統制(總鎮),卒於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丁酉歲七月十五日。官授潮州都統制(潮州總鎮),夫人龔氏、黃氏,生一子:廣傳。 南宋時人,原籍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任職於粵,眷屬從福建遷廣東潮州、嘉應州(今梅州)立業。後率兵在興寧平黃彥章之亂,不幸卒於行營,子孫將其葬在廣東嘉應州興寧縣北廂(即今興寧崗背鎮)高車頭黃峰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祖墳案外乾峰獨秀,崗背河水長流,雄偉壯觀,八百餘年,實為得之不易的吉穴佳陵。

劉巨漢之父——劉廣傳

劉廣傳公

劉廣傳,名弁,字清淑,謚廣傳. 生於南宋嘉定年間,仁宗延佑年間27歲登進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縣(一說贛州太守),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秩(即朝官)奉議郎(即元代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議郎官,正四品)。在任期

間,勤政愛民,築城建學,平洞寇,政績卓著,被加任終奉郎的官銜。

廣傳公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墓葬於江西瑞金縣金雞瀝三角塘背龍形眼睛穴。劉龍(廣傳的爺爺)因兒子劉開七葬於興寧,遂令部分子孫到興寧北廂龍歸洞走馬嶺下及程鄉開基立業。劉廣傳娶妻馬氏、楊氏,生十四大房:長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淵、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漣、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漢、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兒”)。

廣傳公夫婦原合葬於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睛穴。 後經興寧、五華、梅州市梅縣區、龍川等區縣子孫商議將馬氏金骸移葬於龍川潭文約幹頭村田壠里蝦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馬夫人墓舉行隆重的竣工慶典儀式,議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孫為紀念廣傳公,在興寧崗背榕樹村劉氏總祠背後,建一座廣傳公紀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併祭拜。廣傳公生十四子(馬氏生九子,楊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興旺,支派益繁。

發生背景:廣傳公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此詩在封建社會裡是比較大膽和開放的,也即是在改革開放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動、工作業務交流、信息共享等,但最終目的是要認祖歸宗,吃水念著水源頭的優良傳統。 劉廣傳生14子,86孫,360個曾孫,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因裔孫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詩一首,以囑十四子之符節以便認祖歸宗: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劉巨漢之子

巨漢公生四子,(一說生五子)。

長子 念一郎公(1392~1457),巨漢公長子。字鳳山,號傳遜、萬球、族鳳。官授肇慶、武昌府尹。生於明洪武廿五年壬申(1392)年五月廿五日辰時,卒於天順元年丁丑(1457)三月十八日卯時,享壽66歲。妣邱氏;生3子:寧遠(萬深)、萬濟、萬河。居福建寧化石壁洞。祖妣原葬五華梅林游魚上水形,後遷葬汀州府西門外烏鴉落洋形。祖原住福建寧化石壁洞。後裔分居廣東興寧坪洋潭坑埔尾、葉塘大眾擔水塘、合水龍池頭、新陂華新崩崗下,肇慶、紫金、五華、江西會昌、興國,湖北武昌,四川等處。

二子 念二郎公(1393~1465),巨漢公第2子。字鳳淑,鳳林,號族林。生於明洪武廿六年癸酉(1393)年二月初三日未時,卒於成化元年乙酉(1465)三月二十八日亥時,享壽73歲。妣朱氏、張氏;生2子:紹祖(月華)、紹宗(月梅)。居福建上杭中都司田背。卒葬蜈蚣形。後裔分居長汀、福州、廣東五華棉洋、揭陽、海豐、陸豐等處。

三子 念三郎公(1399~1462),巨漢公第3子。字鳳祥,號萬莊、族祥。官授肇慶府陽春知縣。生於明建文元年已卯(1399)年六月初五日未時,卒於天順六年壬午(1462)七月十三日未時,享壽64歲。妣賴氏、曾氏;生3子:口口、口口、旭源。後裔分居福建永安、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梅州市梅縣區、大埔等處。卒葬三甲塘。

四子 念四郎公(1403~?),巨漢公第4子。字鳳梅,號族梅。

另有:

五子 念五郎公 配馮、楊氏,巨漢公第5子。字鳳儀,官授光祿大夫,生三子,念五郎後人居廣州蘿崗區。

人物紀念

在距祖墳五里許建狀元及弟劉氏總祠一座,是為紀念入粵始祖開七公而興建,位於興寧縣崗背鎮榕樹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條柱,二橫一圍五十六間,大門口有寬敞場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該祠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歲(公元1700年),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時修建,於公元1983年重修祠墓,祖祠寅山申向,為金蟹游江形,每年逢正月十九日在總祠祭祖,正月二十日為始祖掃墓,永為定祀。

劉開七公在客家劉氏族人中的知名度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都親切地稱他“開七公”,尊他為客家劉氏開七派之近代肇基始祖,客屬劉氏由閩入粵的開基始祖。劉開七之後因其子劉廣傳傳下十四子八十六孫,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後劉開七的裔孫,紛紛向內地及海外遷移擴張,到今天,這個支系的成員已廣泛分布在中國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港澳等地和南洋、歐美等世界各國,創建業績,成為世界劉氏最重要、最寵大,最具開拓精神的宗族。

據興寧《劉氏族譜》載,唐僖宗乾符年間,劉永裔孫翰林學士、觀察使劉天錫棄官奉父劉祥避亂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之石壁洞,此後發展成為汀閩望族,號為東派。劉祥兄劉翱,官知建州,因居家,譜稱西派。劉祥為劉氏入汀州始祖。宋嘉定(1208年)之後,劉氏東派後裔又自寧化經上杭徙廣東興寧、平遠,子孫傳衍分支。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為由閩入粵始祖,子孫遂居於興寧,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後裔衍播贛、閩、粵、湘、桂、滇、貴、川、台等各省州縣。清代起,劉氏後裔播遷深圳、香港及海外。劉姓既是全國大姓,也是客家大姓。

劉廣傳公家訓

敦孝弟:孝弟為百行之首,凡為人子弟者不可忍滅天性,茲我族子孫,宜敦孝弟於一家。

睦親族:宗族為萬年所同,雖分房系支派,實源同一脈。 和鄉鄰:鄉鄰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殘相鬥,視異姓同骨肉之親。

明禮讓:禮讓為處世之道,應提倡謙遜之風。 務本業:士農工賈,各有其業,業精於勤,荒於嬉,凡務其業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閒遊於度。

端士品:士為名之首,為官者要明禮義,隆其名,貴有其實,若盪檢踰閑,不求上進,後悔莫及。

隆師道:師道為教化之源,尊師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墳墓:墳墓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掃。 戒犯諱:子孫擇名時,不得擇父兄叔伯之名。

戒爭訟:爭訟非立身保家之道,爭必有失,禍從口出,宜忍讓,勿導致亡身及傾家蕩產之悔。

戒賭博:賭非人生正業,一入賭場,百業俱廢,人格亦輕,宜守本分,切勿貪財,害累終身。

戒淫惡:淫是萬惡之源,宜撿身防過,免損名節。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

戒輕譜:家譜是一家一族之寶,應愛惜珍藏,以傳後世,詳悉源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