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志

劉崇志

劉崇志,就職於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現任該醫院副主任醫師、骨四病區副主任、世界運動醫學聯合會(FIMS)中國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

就職醫院

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專科定點醫療機構

中國奧委會國家隊運動員指定醫院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床教學醫院

世界衛生組織(WHO)“骨與關節十年”中國教育培訓中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FIMS)中國教育培訓中心

醫院設立以來,成功實施8000餘例各類手術,關節鏡微創手術4508例,其中膝關節關節炎1246例,半月板損傷修復或摘除584例,交叉韌帶損傷修復613例,股骨頭壞死392例,臀肌攣縮362例,肩關節疾病320例,肘關節疾病284例,骨折304例,其他腕關節、踝關節等部位關節鏡手術301例;實施關節置換950例,其中髖關節置換560例,膝關節置換341例,肘關節置換24例,肩關節置換20例;實施脊柱手術1300例,頸椎641例,腰椎659例;實施各類創傷手術350餘例,術後隨訪半年以上的滿意度為99.5%。

成就及榮譽

從事骨科專業工作15餘年,擅長關節鏡微創等運動醫學、關節、創傷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於 臀肌攣縮、運動損傷、關節強直的微創治療有獨到的見解。

手術數量:2000餘例

治療病人數量:30000餘人次

成功案例

2005年,趙宏博跟腱斷裂。國際運動醫學會中國培訓中心副主任、德爾康尼骨科醫院骨四科副主任劉崇志是他在康復期的主治醫師。劉崇志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趙宏博、貝克漢姆、劉玉棟、曾志偉……他們雖然從事著不同領域的工作,進行過不同性質或程度的體育活動,但有一點相同——他們的跟腱都斷過。

跟腱位於我們腳後跟上端,俗稱“大筋”,用手能摸到。就是這根人體最粗的“筋”,時常面臨著斷裂危險。

據統計,跟腱損傷是目前最常見的運動創傷之一,約占後者的8%。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職業體育競技日趨激烈,大眾健身熱情日益高漲,跟腱損傷也越來越多。體育愛好者、老人、曾使用過激素治療的人都是高危人群。不少運動員因此提前告別運動生涯。對普通人來說,跟腱斷裂後不能抬腳後跟,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判斷跟腱是否受傷並不複雜。最常見的情況是,運動中起跳及落地時,會聽到“嘣”的一聲。受傷的腳踝後部會產生局部輕微疼痛,逐漸出現腫脹、淤血,觸之局部有空虛感等症狀。由於有深層肌肉組織的作用,跟腱斷裂後,不少人的踝關節仍能伸展或回勾,加上有時外傷不明顯,所以按扭傷處理,因此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跟腱斷裂不能自愈,經醫院B超檢查確診後,一般會採取縫合手術,或打石膏保守治療。但治療的重點在於康復訓練。從手術一個月後去掉石膏開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早中期訓練旨在恢復踝關節伸屈活動度和精細運動調節功能,避免肌肉萎縮。後期(術後3—6個月)以恢復踝跟肌、腱抗牽拉張力的肌力訓練為主。訓練時要在康復師指導和監督下進行,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完成,以免再次意外損傷。

跟腱損傷多屬意外,預防方式包括注意強度,減少冬季運動頻率,儘量別用激素類藥物。即使已經損傷,及時治療、科學康復訓練,就能痊癒。

趙宏博受傷後半年勇奪都靈冬奧會銅牌,就是成功案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