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世

劉安世(1048~1125)北宋官吏。字器之,號元城、讀易老人。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以直諫聞名的大臣,被時人稱之為“殿上虎”。登進士第,不就選。從學於司馬光,光入相,薦為秘書省正字,又以呂公著薦,為右正言,累遷左柬議大夫,進樞密都承旨,章惇用事,貶英州安置,徙梅州,徽宗立得赦,歷知衡、鼎、鄆州及鎮定府。劉安世在蔡京為相後,連謫至峽州羈管。有《盡言集》。

簡介

[宋]劉安世(1048-1125) 北宋官吏。字器之,號讀易老人,學者稱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進士第,不就選,從學於司馬光,司馬光教以誠心不欺妄。調洺州司法參軍。元祐初,司馬光入相,薦為秘書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遷起居舍人,兼左司諫,進左諫議大夫。五年,以言事不報,請外,以集賢殿修撰提舉崇福宮(同上書卷四四七)。六年,召為寶文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出知成德軍。章惇用事,忌惡之,黜知南安軍,貶少府少監,再貶新州別駕,英州安置。元符初,同文館獄起,徙置梅州,移衡、鼎二州。徽宗即位,起知鄆州、真定府,為曾布、蔡京所忌,不使入朝。蔡京既相,七謫至峽州編管。後稍復承議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安世正色立朝,彈劾無所顧忌,時號‘殿上虎’。剛正之氣形於筆墨間,令人讀之感慨,宋人王銍評論其奏疏云:“諏訪審訂,鹹有根據,嚴而恕,簡而不苛,氣平守固,辭直事核,皇皇乎仁義之說也”,“乃言官之模楷,輔弼之龜鑑,卿士大夫之藥石”(《題抄本盡言集》)。費袞也稱讚其《過闕謝表》用事精當,下字工巧,而氣節凜凜如嚴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其詩存世不多,大都如其文,議論精警,栩栩有生氣,象《八月十四夜月》詩“萬古照臨終忌滿,一輪明徹豈須圓”,《雙柏》“同志不渝均管鮑,清風特立若夷齊”,《撲滿子》“多求唯恐心難滿,撲破方知器易盈”,均為人所傳誦(《娛書堂詩話》卷三)。

著作

著有《元城集》二十卷(王銍《題抄本盡言集》)。南宋淳熙間刻《盡言集》十三卷,以後遂為定本,現存明隆慶刻本、《四庫全書》本、《畿輔叢書》本。《全宋詩》卷一○五二錄其詩四首。《全宋文》卷二五三四至二五四六收其文十三卷。又,馬永卿編有《元城先生語錄》三卷,載劉安世行實甚詳,今存明正德、嘉靖刻本。其事跡見《劉安世傳》(《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九)、《宋史》卷三四五本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