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堂號

劉姓堂號

中國的每個姓氏,往往都有一些最著名的堂號。這些堂號,或為該姓的發源地,或者為一個美麗動人的歷史典故,往往都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不但能讓族人緬懷先祖,而且能讓世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姓哪宗。與大多數中國姓氏一樣,作為中華望族大姓的劉姓,也有許多著名的堂號。

簡介

劉姓堂號劉姓堂號
中國的每個姓氏,往往都有一些最著名的堂號。這些堂號,或為該姓的發源地,或者為一個美麗動人的歷史典故,往往都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不但能讓族人緬懷先祖,而且能讓世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姓哪宗。與大多數中國姓氏一樣,作為中華望族大姓的劉姓,也有許多著名的堂號。這裡僅擇十二,以作介紹:

1、彭城堂

在劉氏的眾多堂號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彭城堂。這是因為,彭城是劉姓的共同郡望,也是漢家劉氏的發源地。因此,許多劉氏宗族都將自己的祠堂稱為彭城堂,以標明自己為彭城劉氏,是正宗的漢家後裔。甚至出自他源的劉氏,如匈奴劉氏、沙陀劉氏等,因年代久遠,譜系失考,上代失敘,也對外自稱為彭城劉氏,往往以彭城堂作為本族堂號。現今以彭城堂;為堂號的劉姓,在中國南北各地和海外華人中都有發現。

2、藜照堂(及其相關的堂號)

劉姓堂號劉姓堂號
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就是藜照堂了。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劉向,原名更生,字子政,為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彭城人,西漢著名文學家和經學家。西漢成帝時,更名劉向,任光祿大夫,奉命在當時皇家圖書館---天祿閣校閱各種經典,後寫成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別錄》,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論》等書。傳說有一天,劉向在天祿閣校書至深夜,當燭盡燈滅之後,仍不肯就寢,就是暗室中背誦經書。忽有一位黃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門進來,接著將手中青藜杖頂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燒起來,發出光芒,照亮了暗室。劉向見狀,對老人肅然起敬,因施禮相迎,並詢問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答道:我乃太乙之精,聞知卯金氏之子好學,特來視察。現贈你《洪範五行》之文。;老人說完,果從懷中取出一卷簡牘,傳授給劉向。此後,劉向果然成為一代著名學者宗師,在中國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偉業。劉氏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燃藜夜讀的神奇傳說,鼓勵族人發奮讀書,就以藜照堂作為堂號。緣出這一典故的劉姓堂號,除了;藜照堂外,還有很多,諸如青藜堂、藜閣堂、燃藜堂、光藜堂、藜光堂、然藜堂、尚藜堂、寶藜堂、天祿堂、祿閣堂、校書堂、太乙堂、傳經堂、授經堂。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後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後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了劉姓的標誌之一。

3、中山堂

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當年開派始祖中山靖王就有100多個兒子,是劉氏各派開基祖和當時各劉氏親王中最多的一個;此後,源出中山的客家劉氏劉開七、劉廣傳一宗,有14個兒子、81個孫子,360個曾孫,後裔子孫更是千枝萬葉,構成世界劉氏的主體之一。這個堂號只實用於中山劉氏一派,但由於中山劉氏族人眾多,因而中山堂,也就成為劉姓最著名的堂號之一。

4、蒲編堂

蒲編堂是一個典故堂號,源出三國時劉備與母親編蒲販鞋的故事。史書上說,劉備早年家居河北涿縣,因幼年喪父,家境貧苦,常與寡母編蒲蓆、販草鞋謀生。劉邦稱帝後,常思昔日母親打鞋織席之苦,茶飯無味。劉氏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就以蒲編作堂號,以告示族人勿忘創業艱辛,平生應以勤勞為本。蒲編堂,主要在部分劉備後人中使用,遠沒有彭城堂、中山堂、藜照堂等著名。

5、五忠堂

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後被朝廷賜謚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建陽五夫里的忠顯公劉、忠定公劉子羽、忠肅公劉珙,建州麻沙里的忠簡公劉頜、忠烈公劉純。五忠事跡詳見本書第六章。後人為了紀念劉氏祖先這一光榮的歷史,鼓勵族人精忠報國,就以五忠堂為堂號,五忠堂的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後裔中使用。

6、墨莊堂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它源於這樣一個故事:江西新喻人劉式,本為南唐進士,宋初官任刑部員外郎,為人酷好讀書,藏書豐富。劉式死後,夫人陳氏召集諸子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死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田莊產業,只有遺書數千卷傳給你們。這可稱之為墨莊,希望你們在墨莊裡辛勤耕耘,好好繼承這份珍貴的祖業。此後,劉式的兒子們遵從母訓,刻苦攻讀,最後都學有所成,成了名人。此事在當地民間和士大夫之間傳為美談,陳夫人教子有方,被人們尊稱為墨莊夫人,一代偉人朱熹還曾為此寫了一篇《墨莊記》以紀其美。劉式的後代因此以墨莊堂為堂號,以紀念祖先恩德,激勵族人發奮讀書。墨莊堂"的堂號,主要有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7、漢里堂

漢里堂是一個地名堂號。所謂漢里,就是漢之故里的簡稱。今江蘇徐州市轄下的豐縣趙莊金劉砦,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古沛郡豐縣中陽里。舊時豐縣縣衙大門兩旁,都書寫有,古宋遺風。漢高故里的對聯。這裡的劉氏家族,更以自己是漢代皇族後裔而自豪,為了對世人表明他們是漢高祖的家鄉人,他們就以漢里堂作為家族的堂號。漢里堂,顧名思義,就只能由漢高祖故鄉的劉氏使用,因此,在豐縣以外地區的劉姓宗族,就沒有人會用這個堂號。

8、御龍堂

御龍堂是一個取自祖先名號的堂號。史書記載,當年劉姓的大顯祖劉累自小跟當時的豢龍氏學習馴養成龍的技術,所被夏王孔甲派去馴養龍。劉累因馴龍技術高超,深得夏王孔甲的賞識,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姓族人為了紀念劉累,就以他的名號作宗族的堂號,對外稱;御龍堂,御龍堂的堂號,在今山西、江蘇豐縣、江西於都甚至馬來西亞的華人劉姓宗族中都有發現。

9、七業堂

七業堂也是一個歷史典故堂號,起源於晉人劉殷之子好學的故事。《晉書·劉殷傳》記載,西晉人劉殷,字長盛,為人至孝,後發憤記憶,博通經史,官至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劉殷自己博學多才,對兒子們也是要求嚴格。他有7個兒子,在他的教誨下,都專心治學,研究經史。其中,5個兒子分別學習《詩經》、《尚書》、《易經》、《周禮》、《春秋》五經,一人專攻一經,另有一個兒子攻讀《史記》、一個兒子攻讀《漢書》。他的兒子們後來都學有所成,成為當時著名的學者。當時北方的學術,以劉殷一家最為興盛。史稱劉氏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劉殷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盛事,鼓勵族人勤奮學習、刻苦攻讀,就將本族堂號取名為七業堂,與這一典故有關的還有傳經堂。

10、鐵漢堂;

鐵漢堂是一個典故堂號,源於劉安世為人正直不阿的事。劉安世是宋代的著名諫官。他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諫,甚至多次當面觸怒皇帝。許多朝廷大臣對他又敬又怕,而奸臣蔡京則一意陷害。後劉安世被貶到梅州,蔡京曾派使者脅迫其自殺,但沒有成功。蔡京又指使一轉運判官前往殺安世,安世得知訊息後毫無懼意,一邊繼續與朋友飲酒聊天,一邊為自己安排後事,並對人說:死並不難。;後判官途中暴死,劉安世才幸免於難。當時另一位被貶到嶺南的大學者蘇東坡聽到此事,對劉安世大加讚揚,稱他他是;真鐵漢!劉安世的後人為了宏揚祖先的這一高尚品德,培養族人剛正不阿的素質,就將本族堂號取名叫;鐵漢堂。鐵漢堂的堂號,自然為劉安世的後裔們所專有,其他劉姓宗族,極少有使用。

11、清愛堂

清愛堂是一個由皇帝御賜的堂號,源自清康熙為劉墉家族題堂匾的典故。清代山東諸城劉氏是一整個清代劉姓家族中最著名也是最顯赫的家族,這個家族因出了劉棨、劉統勛、劉墉3個大臣而聞名天下。據說當年任朝廷大臣的劉棨家中祠堂落成,特請康熙皇帝御賜堂匾,康熙因書清愛堂3字,並對劉棨說,朕希望你們劉家父子在朝為官,都能做到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來乾隆皇帝又再次為劉氏家族御題了清愛堂的匾額。自此以後,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就以;清愛堂為本族堂號,至今不變。因為堂號是皇帝御賜,所以世人又稱之為;御賜清愛堂;清愛堂;是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及其分支的專有堂號,其他各地的劉姓宗族,則不會使用這一堂號。

12、磐宗堂

磐宗堂,也是一個典故堂號。磐宗二字,典出《史記·孝文帝紀》。該書有如下記載:高帝封王子弟,地域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宗宗也。後來劉姓族人因用磐宗作堂名,喻意劉姓宗族江山永固,堅如磐石。此堂名筆者在湖南華容劉姓宗族中也有發現。

劉姓堂號錄

劉姓堂號眾多,大體也可分為地名堂號、典故堂號、教化堂號和其他堂號。現就筆者所見劉姓堂號開列於下,以供讀者參考。
1、地名堂號:
彭城堂沛國堂漢里堂沛豐堂弘農堂河間堂中山堂梁郡堂
頓丘堂南陽堂東平堂東莞堂平原堂廣平堂廣陵堂臨淮堂
琅邪堂蘭陵堂東海堂丹陽堂宣城堂南郡堂高陽堂高密堂
竟陵堂長沙堂河南堂穎川堂太原堂東萊堂任城堂高平堂
高堂堂中山堂西蜀堂沙甸堂安成堂尉氏堂南華堂前溪堂
梓溪堂燕翼堂等。
2、典故堂號:
御龍堂邦聲堂漢室堂敬勝堂道勝堂蒲編堂屏山堂五忠堂
八賢堂鐵漢堂墨莊堂清愛堂藜照堂黎煦堂黎照堂藜閣堂
藜光堂青藜堂燃藜堂然藜堂光藜堂興藜堂尚藜堂寶藜堂
天祿堂祿閣堂校書堂太乙堂泰乙堂然乙堂表照堂七業堂
傳經堂明經堂授經堂崇經堂儒林堂存著堂惇典堂郡馬堂
青雲堂金蓮堂花藪堂冰鑒堂二粟堂等。
3、教化型堂號:
尚德堂馨德堂厚德堂崇德堂儉德堂樹德堂恆德堂一德堂
德新堂德聲堂德馨堂正倫堂序倫堂敘倫堂敦倫堂聚倫堂
彝倫堂清倫堂義倫堂五倫堂尚義堂旌義堂集義堂立義堂
崇禮堂崇讓堂恭讓堂強恕堂忠定堂忠賢堂忠樂堂武忠堂
懷賢堂仁視堂仁粟堂 本仁堂 仁本堂立本堂敦本堂篤本堂 隆本堂

務本堂宗本堂報本堂元本堂本源堂敦睦堂敦厚堂敬睦堂
磐宗堂九睦堂思成堂思孝堂再思堂永思堂靜思堂念祖堂
奉先堂親親堂怡怡堂慶元堂直介堂佩三堂守三堂遠慶堂
崇慶堂繼先堂文明堂孝友堂忠孝堂孝享堂漫德堂餘慶堂
衍慶堂延慶堂善慶堂具慶堂集樂堂誠意堂誠敬堂世榮堂
嘉善堂繼志堂源仁堂聚奎堂崇高堂永古堂復古堂崇古堂
存古堂集本堂明祿堂嘉會堂思遠堂悠久堂永言堂敬愛堂
上升堂文英堂譜壽堂八字堂見復堂振藻堂如在堂世錦堂
集英堂兩全堂繩武堂華先堂謹厚堂德馨堂肅紀堂道勝堂
貽遠堂暎武堂餘蔭堂聚芝堂等。
4、其他堂號:
泰來堂曙光堂永昌堂永常堂永泰堂永復堂永忠堂永正堂
仲宣堂等。

典故

據族譜記載,穆塘劉氏的一世祖是劉邦的弟弟劉交,堂號彭城堂.西漢初,漢高祖劉邦邦的小弟劉交受封為楚王,史稱楚元王;後來,漢宣帝劉詢又封皇子劉囂為楚王,史稱楚孝王。因此,彭城劉氏也就分為兩個主要支派:一是楚元王劉交派;一是楚孝王劉囂派。 

彭城郡原為西漢的楚國。漢宣帝地節元年(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市)。黃龍元年(前49)復名楚國。東漢章和二年(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復為彭城郡。隋開皇(581---600)初廢郡,大業三年(607)復置。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為徐州,天寶元年(742)名彭城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徐州。
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
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
因劉邦祖籍豐縣,起家於沛縣,而豐縣和沛縣後來都屬彭城郡,所以天下劉氏莫不以彭城為自己的祖籍,而稱為彭城劉氏。彭城也就歷來都被視為劉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後更成為天下劉姓的統一郡望。
彭城劉氏之稱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彭城劉氏就是漢家劉氏甚至天下的代稱。狹義的"彭城劉氏"僅指則僅指劉交和劉囂的後裔。,
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就是藜照堂了。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
劉向,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人,與楚元王劉交的世系是:劉交-劉富-劉辟疆-劉德-劉向,西漢著名文學家和經學家。西漢成帝時,更名"劉向",任光祿大夫,奉命在當時皇家圖書館---天祿閣校閱各種經典,後寫成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別錄》,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論》等書。
傳說有一天,劉向在天祿閣校書至深夜,當燭盡燈滅之後,仍不肯就寢,就在暗室中背誦經書。忽有一位黃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門進來,接著將手中青藜杖頂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燒起來,發出光芒,照亮了暗室。劉向見狀,對老人肅然起敬,施禮相迎,並詢問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答道:"我乃太乙之精,聞知卯金氏之子好學,特來視察。現贈你《洪範五行》之文。"老人說完,果從懷中取出一卷簡牘,傳授給劉向。此後,劉向果然成為一代著名學者宗師,在中國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偉業。
劉氏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燃藜夜讀的神奇傳說,鼓勵族人發奮讀書,就以"藜照堂"作為堂號。緣出這一典故的劉姓堂號,除了"藜照堂"外,還有很多,諸如青藜堂、藜閣堂、燃藜堂、光藜堂、藜光堂、然藜堂、尚藜堂、寶藜堂、天祿堂、祿閣堂、校書堂、太乙堂、傳經堂、授經堂。
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後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後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了劉姓的標誌之一。,
直到西晉末年,有一個劉交的第22代孫劉遐出任安城太守。由於當時五胡亂華,劉姓大本營所在地北方彭城一帶也兵荒馬亂,所以劉遐任職期滿後就沒有返回故鄉,而是在他任職的江南廬陵(今江西吉安市)笪橋(即現在的江西省安福縣山莊鄉笪橋村)定居下來。族譜所記從劉交到劉遐的世系如下:楚元王劉交→劉富→劉辟彊→劉德→劉向→劉伋→劉貴→劉鐙→劉曠→劉匡-劉均-劉褘-劉矩-劉書-劉義遜-劉伶→劉毅→劉隗→劉超→劉碩→劉義→劉遐.因為劉遐曾任過安成太守,所以他的後人便把笪橋劉氏稱為安成堂。
劉遐的後裔不但人丁非常興旺,家族勢力也很強大,構成今日江西和相鄰的福建、湖南劉氏族姓中的重要部分。
直到唐朝末年,這個家族有個劉遜,又從廬陵遷居新喻,後裔發達,形成新喻劉氏。
墨莊劉氏的原居地是新喻荻斜村,即今江西省新余市黃土崗鎮荻斜村,該村位於黃土崗東南方向二公里處。
族譜記載,劉遐至劉遜的世系是:劉遐→劉啟→劉岱→劉芾→劉喬→劉彥→劉德傑→劉時濟→劉秦→劉延年→劉銓→劉行恕→劉憂→劉朝賓→劉敬→劉守文→劉遜。上述世系中,劉喬,字子高,南朝劉宋時任安成王右常侍,以賢能著稱,他死後著名文學家江淹曾為他撰寫墓銘。劉延年,本名劉延,字延年,隋朝時官任吏部尚書郎。隋朝滅亡後回鄉隱居不仕,生二子:劉銓、劉錫。劉銓生2子:劉行忠、劉行恕。劉行恕以下的世系是:劉賄-劉禎-劉維-劉滔
劉遜的另一個兒子叫劉超,劉超生劉逵,劉逵生劉琠,劉逵、劉琠父子生活在五代,因時局混亂,二人都隱居鄉下,沒有出來做官。劉琠,字珪繼,事父母以孝聞名,因持家有方,家豐於財,樂善好施,是當地有名的大善人。劉琠去世於保大元年(943年),高壽99歲。後人為之立祠祭祀,稱其神主為"評事大王"。
劉琠娶夫人歐陽氏,生5子:劉晟、劉昰、劉式、劉階、劉詳。其中,劉琠的第三個兒子,就是帶動新喻劉氏宗族崛起的核心人物劉式。
劉式,字叔度,是生活在五代後宋初的一位知名人物,《宋史》卷267有傳。
據記載,劉式自幼好讀書學習,有遠大志向,但像當年劉邦一樣不喜歡生產勞動。少年時在著名的江西白鹿洞書院就學,弱冠成年後隱居廬山,博覽詩書文獻,潛心鑽研儒家經典,特別對《春秋》三傳有很高的造詣。南唐末年,學有所成的劉式參加南唐王朝的進士考試,結果以優異的成績高中明經科第一名。劉式的學識成就,受到當時南唐著名學者徐鉉等人的稱讚。
傳說江西新喻人劉式,本為南唐進士,宋初官任刑部員外郎,為人酷好讀書,藏書豐富。劉式死後,夫人陳氏召集諸子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死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田莊產業,只有遺書數千卷傳給你們。這可稱之為墨莊,希望你們在墨莊裡辛勤耕耘,好好繼承這份珍貴的祖業。"此後,劉式的兒子們遵從母訓,刻苦攻讀,最後都學有所成,成了名人。此事在當地民間和士大夫之間傳為美談,陳夫人教子有方,被人們尊稱為"墨莊夫人",一代偉人朱熹還曾為此寫了一篇《墨莊記》以紀其美。劉式的後代因此以"墨莊堂"為堂號,以紀念祖先恩德,激勵族人發奮讀書。
"墨莊堂"的堂號,主要有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名聲雀起。號已成為了劉姓的標誌之一。
劉滔遷至吉水鹿角山,又回歸安成堂。以下的世系是:劉滔-劉誠-劉政-劉序-劉隆-劉鵬舉-劉間-劉思賢-劉黻-劉銓-劉仁龍-劉彌邵-劉奉璋-劉仁-劉鯤-劉好學-劉文用。劉文用遷居攸縣穆塘。沒有起堂號,當地人都叫劉家祠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