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均威

劉均威

劉均威,生於1939年,河南洛陽人,196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畫畫系。 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寧夏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寧夏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現為寧夏美協顧問,銀川市美協名譽主席。 獲中國文聯授予的《99中國百傑畫家》、《2000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均威 劉均威

劉均威,(1939.2—) 河南洛陽人。擅長中國畫、版畫、壁畫。196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附中及西安美院國畫系,師從鄭乃光、羅銘、劉文西、陳光健等老師。後在銀川市文化館工作,歷任銀川市文聯組 聯部主任,兼銀川市城市雕塑壁畫辦公室主任,書畫院副院長。寧夏美協副主席,銀川市美協名譽主席。一級美術師。現為寧夏美協顧問,銀川市美協名譽主席。獲中國文聯授予的《99中國百傑畫家》、《2000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作品有壁畫《西夏風雲》、《 人生·運動·永恆》,雕塑《 顧盼》等。

藝術評論

長風御馬 長風御馬

日前持劉兄畫選,觀賞之餘,一時如天墜花雨,心神為之激盪。余非驚其多,而驚其工,非驚其工,而驚其能,以其工其能,故能涉筆成趣,非唯物象所累,而能出之於心,行之於筆,萬象紛呈,神韻自生。

余觀其所作,用筆在方圓之間,變化在無法之際,點畫提按,縱橫塗抹,機趣隨之生髮,氣韻沛乎素壁。一畫之中,法度謹嚴,揮手之時,豪氣頓生。畫幅中但見其墨隨筆運,勢從筆出,心隨勢轉,則萬象已成,萬象成則心象生,故曰:畫如其人,其畫必以人傳。

國畫者,難於為萬物傳神。傳神基於用筆,筆在則骨在,骨在則神在,神在則有生氣,然得此一法又何其難也。劉兄能於難處立身,故其畫可讀,其行可方,其心可敬。余以為,劉兄潛心書畫,澄心靜慮,以百家為師,廣取博收,於反覆錘鍊中,學無上之法,以證繪事之精微。劉兄雖年過花甲,卻心如少年,此余不如也。余之所述如管中窺豹,萬一而已,展卷之時必謂余言之不謬也。

牧歌 牧歌

一切的人品要求,無論是道德的還是文化的,劉兄在他恪盡職守和與社會的和諧之中得到升華,並為其畫品鑄魂、定格。故劉兄的畫頗具文人氣質,清雅、博大、超凡脫俗、別開生面。

傳統文人畫不是為寫象而存在,但繪畫離不開寫象。寫象之本在於傳神,神韻的彰寫是畫家托物言志、自我情懷的抒發。志向情懷自然是畫家品格的升華。文人畫作為審美形式的一種,它的形式語言的表達自有其筆墨法則。作畫者自無法到有法,有法到無法是畫家融法入胸,出筆落墨、自由揮灑,貌似無法,卻皆自法理之中的至高境界。令品賞者觀其象,領其神,自入畫家所造之境,在審美怡情之時,為畫品所感,為畫家情操的升華所震。

劉兄作為畫家,能把自身的主觀之“意”與客觀物象融而為一,以審美動人,其畫必為世傳。

品賞劉兄的繪畫,是一種享受。濃郁的文人畫味溢於傳統和現實的交織之中,灑脫明快、沁人心脾。細讀之下,讓你在審美的愉悅中受到啟迪。正因為在其畫幅中有婉轉含蓄之美,無矯揉造作之意,更沒有效顰之跡,所有筆墨一如高山流水直瀉而下,才讓你的心弦震顫不已。

騎射圖 騎射圖

綜觀劉兄的畫作,無論他筆下的駿馬、駱駝,還是人物都有一種超乎一般的氣勢,特別是他筆下的駿馬更是氣勢奪人。“無私無畏”、“坦蕩磊落”,自然下筆不俗不媚、不慍不燥,深得傳統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要旨。他所創作刻寫的形象,源於自然,師法自然,而不是自然的摹版,他以對自然物象特徵和結構及運動規律的深刻理解,使他緊緊把握最能表現物象特徵的造型部位,加以誇張和強化,並注入主觀意圖,使畫面呈現的物象成為畫家的“心”象,而不失客觀物象之本真。這說來容易,若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學養,是不易做到的。

劉兄寫馬,緊緊圍繞著馬的本質特徵,寫象別具特色。其畫中,多種英姿的刻寫,並非為作態而變,恰是馬在多種環境、多種狀態下的本質再現。更可贊的是畫家大膽突破了諸家畫馬的概念性程式,以對馬的入微體察,深化理解,肆意揮毫,而盡寫胸中之意。仔細品讀,畫家筆下的馬,其英姿勃發又透出仁義之美,冷峻卻不凶不傲。頭部的主體造型,其用筆凝重,簡練,透出剛毅和正氣;脛部鬃毛基本留白,輔幾筆淡墨,馬的精氣、神華已躍然紙上。對肢體的處理,雄豪潑辣而有度,以濃淡適度的墨色盡顯層次,更突顯了馬的雄姿。總觀畫家對馬的造型把握,大膽強調了對比手法的運用,在關鍵精微處一絲不苟,於取勢塑形時卻能大刀闊斧地率意揮灑,這在劉兄的畫中,應該說是別具神采的。

他的畫不僅立意高遠,筆墨語言的運用亦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劉兄的諸多畫卷中,除畫馬之外,涉獵題材頗為廣泛,無不成為他的寄情載體,筆墨自如揮灑間,無不傾訴著他的心曲。在他筆下的人物,無論大漢、仕女,還是村姑,體現出的品格與精神,透出的神韻,是對生命的讚頌,是對人性本真的謳歌。(文/崔濤)

作品賞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