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端

劉啟端

劉啟端,1939年廣東汕頭潮陽穀饒新坡人。1957年考取湖北中南美專附中,196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任職於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廣東人民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職稱為編審。為廣東省出版者工作協會連環畫藝術會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省裝幀藝術委員會會員,省漫畫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連環畫《魯迅傳》、《彭湃》、《葉挺》、《黃興》、《寸土不讓》、《武林志》等約十多冊;國畫有《百牛圖》兼談畫牛技法、《百馬圖》、《劉啟端畫選》、《劉啟端畫集》。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劉啟端(1939年),廣東省汕頭市潮陽人,自小喜愛美術,自學畫畫。從國小五年級起,便有作品陸續發表於國內外報刊。國中畢業時,他被湖北省武昌市中南美專附中錄取,1960年畢業後進入廣州美術學院深造,師從嶺南派著名導師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專攻人物畫。1965年大學本科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到羊城晚報任美術記者和編輯。70年代又先後調動到廣東人民出版社和嶺南美術出版社任職。為出版社編審、主任編輯、連環畫編輯室主任、省連藝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廣東分會會員、省漫畫家協會會員、省潮聯會理事、省潮聯會畫院畫家等。

劉啟端性格豪爽、為人正直、生活淡泊、一向勤奮。他出身一般農民家庭,自己也當過農民,樣樣農活能幹,由於父母早逝,從小便養成自力奮發的精神。他常以“天生一副碩牛相,不須揚鞭自奮蹄”來鞭策自己。從國中到大學畢業,除國家的助學金外,基本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主要是稿酬)。

在學習上,他一向專注刻苦。與人不同的是他更重視寫生實踐和創作。在美院附中時,一次他利用暑假期間,關門編創連環畫《嫁禍於人》被北京人美選上,出版為單行本發行。大學時他創作國畫《水鄉的節日》被廣東人民出版社選用,出版為單幅對開年畫、原作被學院作為禮品,贈送第一批來華訪問的日本青年友好代表團。

主要成績

走上工作單位以後,由於長期在新聞出版部門任職,作他人嫁衣,基本沒時間創作。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因出版需要,但只能利用業餘時間,為北京人美等出版社,先後創作連環畫《魯迅傳》(三冊)、《葉挺》、《澎湃》、《黃興》、《武林志》、《寸土不讓》等約10冊連環畫(部分合作)。80年代中期,已有不少同行紛紛出國淘金,劉啟端不為所動,但開始重操舊業,不久便有大量畫作發表於國內外報刊,又有不少評論文章與以推介。湖南美術家協會主席鍾增亞著文稱他為丹青高手,著名評論家遲軻在他的畫集代序《畫家與牛》評他有“孺子牛”精神,是個具有多方面能力的畫家。1998年,他完成了《百牛圖》兼談畫牛技法一書,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後,在書店上十分搶手,多次再版,詩人楊光治著文評:“透過劉啟端筆下這栩栩如生的一群牛,我不由想到了哪些像牛一樣默默地作出奉獻的人,想到了我們的民族。我覺得他不是用筆來畫,而是用心弦來歌唱。因此《百牛圖》洋溢著對牛的愛,還啟示人們去愛。”(1993年12月9日羊城晚報副刊)。評論家蔡仰顏在他的文章《丹青難寫是精神》寫道:“劉啟端的國畫藝術,既得造化之妙,傳統之功,又融匯中西……”。“劉啟端還以擅長畫牛馬等動物著稱畫壇,與擅長畫驢的藝術家黃胄有著藝術上的共通之妙,故又有“南國黃胄”的美譽。

劉啟端和導師 劉啟端和導師

劉啟端也愛畫馬,當他畫馬的作品面世之後,作家林超即發文於報端:“默默耕耘於南方畫苑的劉啟端,彷如一匹突然現世的黑馬,畫馬的成就出人意表。他以令人矚目的作品 證明了自己是個善於畫馬者”。(1993年11月17日《羊城晚報副刊》)

退休生活

1999年,劉啟端退休,後旅居新加坡,他並不甘於享受當地悠閒的生活,而是更勤於創作,他決心把過去失去的時間奪回來。雖然兩腿有病,站著畫很困難,便選擇坐著畫,以工筆和細緻的作品為主。2001年他開始構思和創作長卷《珠江情韻圖》。畫卷長20米,人物上千,2008年完成後,評論家梁鼎英即著文,他認為此圖可喻為當代珠江的“清明上河圖”。並先後在廣州日報和羊城晚報,廣東潮訊等報刊推介。 2012年劉啟端又完成了其姐妹篇《羊城情懷》。現在他又決心在有生之年創作長卷《新加坡印象》。

導師贈予墨寶 導師贈予墨寶

多年來,劉啟端常往返於國內外多地,還常駐於家鄉農村,2013年初,他在親人的協助下,在家鄉谷饒鎮成立了“劉啟端中國畫藝術中心”,展示自己部分畫作,讓當地人們參觀交流。

劉啟端也辦過幾次畫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他應家鄉愛國華僑之邀,在家鄉和汕頭畫院舉辦畫展。1998年應東莞文化局邀請,在東莞市可園博物館舉辦個展。2005年應深圳市政府,關山月美術館和深圳商報之邀,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舉辦《鄉土情愫——劉啟端畫展》等。

劉啟端畫選 劉啟端畫選

1993年嶺南美術出版社為他出版了《劉啟端畫選》,《劉啟端畫集》也將於近期出版 。

劉啟端已有大量作品被省市等博物館和國內外私人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