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厝村

劉厝村,原名南門橋。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西南2公里,東連潘厝,西界花宮,南與金石古樓和沙溪前隴接壤,北與東隴為鄰。聚落呈塊狀。南橋村居劉、方二姓,劉為主姓。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劉厝村,始祖於明萬曆二年(1574)由福建蒲田縣錫普村遷興寧縣水口墟水洋堡鹽米沙鄉,於明末天啟7年(1627)分居於此創鄉。據《劉氏族譜》載:“巨漣公擅長‘地理’,相地有方……見潮州城南,風俗仁厚,三面環溪,天官之道,造石橋三座定向得名曰南門橋。”至今該村仍有殘存石橋二座,南橋東一古廟,名為“南橋古廟”,可見鄉名由來。今以姓易名劉厝。

地理

村地勢低平,屬輕枯壤土.建國前因出水口為鄉紳設閘把持,每逢天雨,關閘捕魚,故農田常受澇災。建國以後,興修水利,平整耕地,旱澇保收。耕地1003畝,主種水稻,甘茨、黃麻、花生。挖井為傳統技工,農閒時村民多有外出挖井建井。收購舊銅錫也是該村傳統副業。

歷史

1928年2月始辦私塾學堂,學生21人。建國後辦初級國小,1959年發展為完全國小。1942年日寇進駐劉厝下村,拆毀“老番客”大厝l座硬民房百餘間,建碉堡築炮樓,挖壞溪,設鐵絲網,下村民房盡成廢墟。300多村民攜幼扶老,被迫離鄉,餘下村民慘遭蹂躪達4年之久.村民常遭毒打,遭殺害5人。解放後,下村村民始回鄉重建家園。

特色產業

這座珠光閃爍的鄉鎮,目前已成為全國有名的珠品集散地。從事珠品經營生產十多年吳先生很肯定地說:“凡是從事珠品類生產經營的人,現如今都知道買珠品應到浮洋來。這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珠品市場之一。”珠品已成為浮洋鎮一個新興的區域經濟特色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