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舒

劉勃舒

劉勃舒(1935-)江西永新人。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畢業。歷任中央美院國畫系副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代表作品有《三馬圖》、《奔騰急》等。 2018年12月,當選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勃舒 劉勃舒

劉勃舒是徐悲鴻先生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後一位弟子,在素描﹑速寫﹑中國畫傳統筆墨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力。如果說徐悲鴻的馬能讓觀眾聯想到大師嚴謹﹑凝重的人格魅力的話,劉勃舒的馬則顯示了瀟灑﹑奔放﹑富有動感的現代精神。 劉勃舒少年時即舉辦個人畫展,16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班,是徐悲鴻先生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後一位弟子,在素描、速寫、中國畫傳統筆墨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力。

如果說徐悲鴻的馬能讓觀眾聯想到大師嚴謹、凝重的人格魅力的話,劉勃舒的馬則顯示了瀟灑、奔放、富有動感的現代精神。 江西畫院院長蔡超在評價劉勃舒的馬時說:“他以馬寫心、以馬定志、賦馬以人格、驕傲、活躍而又充滿自信,在技法上用筆老辣、灑脫;造型誇張、鬆動;組合隨意又嚴謹、準確。畫面格調高雅、剛勁有力,富有韻律感和時代感。這也是劉勃舒在當代眾多以馬為主題的畫家中獨樹一幟,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讚賞的原因。”作品《套馬》入選世界青年聯歡節美展。作品有《三馬圖》、《奔騰急》等。多件作品入選國內、國際美術展覽,並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收藏。

相關作品

劉勃舒國畫作品

劉勃舒 劉勃舒
劉勃舒 劉勃舒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藝術成績

青州錦泉齋美術館推薦作品 青州錦泉齋美術館推薦作品

劉勃舒自幼酷愛繪畫,每日裡都要畫上幾幅畫,經過自學,在鄉里也小有名氣。在13歲左右時,有一次劉勃舒到縣城書店寥到徐悲鴻先生的畫集,頓覺眼前一亮,他拿在手上不願放下。但書價太貴,買不起,只好每天跑到書店臨摹。在不斷臨摹中,他的畫技也不斷進步,但也碰到許多問題。他想,要是自己能得到徐悲鴻大師的指點,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壯著膽子給徐悲鴻先生寫了封信,並隨信寄去自己畫的馬。

不久,徐悲鴻先生竟從北平寄來了語重心長的回信,告誡他“學畫最好以造化為師”,“務其扼要,不尚瑣細”,並希望他能來北平學習。大師還在他寄去的畫上題辭:有美好遠景。大師酌鼓勵是劉勃舒少年藝術生命的希望之帆。從此,他在畫海中揚帆遠航。

1950年,劉勃舒國中畢業了,他立即趕到北平,參加藝術院校招生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和紮實的繪畫功底脫穎而出,被中央美術學院破格錄取,隨後在徐悲鴻大師門下學習中國畫。歷經3年,學業大進。大師欣喜地勉勵他說:“要注意積累和總結,不成功之畫也有成功之筆。”

畢業留校後,遵從徐悲鴻大師指點,劉勃舒開始執著地開創自己的藝術之路。每次下鄉一有機會,他必到馬棚看馬,與看馬人聊馬。到新疆採風,每日裡策馬賓士在茫茫草原,了解馬的習性,熟悉馬的運動規律。通過大量的寫生,現實的馬都化成了劉勃舒心中之馬,形成了許多藝術之馬。多年的艱苦實踐,劉勃舒繼承了徐悲鴻大師畫馬的技巧和神韻,筆畫更加豪放、灑脫,自成一派。他的馬結構產謹、神態

劉勃舒作品 劉勃舒作品

飄逸、瀟灑、雄健。尤其是近幾年他畫的群馬圖,那奔騰嘶鳴的壯烈場景,令人驚心動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成名後的劉勃舒不僅在國內國外多次舉辦大型畫展,許多畫作還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

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所珍藏。但他仍然樸實坦然、耿直厚道、虛懷若谷、忠於藝術,他的優良品質得到畫界同仁的讚譽。

劉勃舒在繪畫園地中,既是千里馬,也是伯樂。他一方面對畫藝執著地追求,不斷拓寬創作領域,提高繪畫技藝;同時也不忘獎掖後輩。在他的畫室里,既有繪畫大師的精品,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的力作,他不厭其煩地給登門求教者以諄諄教誨,也不辭辛勞地為年輕畫家籌辦畫展。因為劉勃舒認為:人才的不斷湧現,才是藝術不斷發展之路。

相關報導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上,徐悲鴻扶植少年劉勃舒畫馬的動人事跡,久已為畫壇傳頌。而已成為當代著名中國畫家和美術活動家的劉勃舒,不但像其師一樣以發現和培養畫壇的千里馬為己任,而且直接參與實踐,繼承發展了徐悲鴻畫馬的成就,成為當代出色的畫馬大家之一。

劉勃舒 ,1935年生於江西永新,幼時就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2歲時,他在書店裡看到了一本《徐悲鴻畫冊》,書中那一幅幅造型準確、水墨淋漓、氣勢奔放的駿馬,使他眼界大開,開始把興趣轉向畫馬,立志要畫出像徐悲鴻筆下那樣的駿馬。在不斷臨摹中,他碰到許多問題,便想要是自己能得到徐悲鴻大師的指點,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壯著膽子給徐悲鴻寫了封信,並隨信寄去自己畫的馬。

劉勃舒 劉勃舒

不久,徐悲鴻竟寄來了語重心長的回信,告誡他“畫馬一定要以馬為師,畫雞就要以雞為師”,指出畫物必須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畫人要做到神似,並希望他能來北平學習,還在他寄去的畫上題詞:有美好遠景。從此,劉勃舒經常通過書信向徐悲鴻請教,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忘年交。徐悲鴻體弱多病,又擔負著教學、創作、學校管理等多重重任,還有很多社會活動要參加,但為了鼓勵很有前途的劉勃舒,只要是劉勃舒來信,不管多忙多累,他總是有信必復、有問必答。

1950年,劉勃舒國中畢業後,立即趕到北平參加藝術院校招生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和紮實的繪畫功底脫穎而出,被中央美術學院破格錄取,隨後在徐悲鴻大師門下學習中國畫,成為徐悲鴻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後一位弟子。歷經3年,學業大進。大師欣喜地勉勵他說:“要注意積累和總結,不成功之畫也有成功之筆。”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畢業留校後,劉勃舒遵從徐悲鴻大師指點,更潛心畫馬,多次深入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的馬場寫生。認真研究馬的品種習性和結構,通過大量的速寫提高造型能力,把了解馬的內在精神和記憶其視覺特徵結合起來,而且還不斷地臨摹歷代畫馬名作,取其內在精神表達的精華而為我所用。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他已形成了師承悲鴻而不囿於悲鴻的藝術個性,在畫馬風格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劉勃舒畫馬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喜畫群馬,而且群馬處於奔躍飛騰的狀態中,氣勢磅礴,充滿偉力。他認為“畫群馬能反映群體的力量與民族的精神”。雖然有時他也畫一兩匹馬,但卻能靜中寓動,以個體奮發昂揚的神態表現群體的意氣風發,因而氣度非凡,精神飽滿。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畫馬過程中突出一個“寫”字。他筆下的馬儘管絲毫不忽視結構動態的準確,然而卻削弱了筆痕中“線”的比重。不管畫什麼形態的馬,劉勃舒總是以迅疾迴旋的線條去描寫,去揮灑,線條勁健灑脫猶如草書,在為馬傳神的同時也抒發了時代的心聲和畫家的內心情感。

劉勃舒 劉勃舒

多年的艱苦實踐,劉勃舒繼承了徐悲鴻大師畫馬的技巧和神韻,筆畫更加豪放、灑脫,自成一派。

他的馬結構嚴謹、神態飄逸、瀟灑、雄健,尤其是近幾年他畫的群馬圖,那奔騰嘶鳴的壯烈場景,令人驚心動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成名後的劉勃舒不僅在國內國外多次舉辦大型畫展,許多畫作還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等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所珍藏。但他仍然樸實坦然、耿直厚道、虛懷若谷、忠於藝術,他的優良品質得到畫界同仁的讚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