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臣

劉乾臣

劉乾臣,男,漢族,1941年1月出生於山東壽光,大專學歷,1986年後任市政府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處長,1994年後任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

基本信息

北京退休幹部

男,漢族,1941年1月出生,山東壽光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2001年12月退休。退休前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
1958年後在總參通信兵教導團學員,1960年後任解放軍二十一訓練基地司令部技工、參謀,1964年後任解放軍二十一訓練基地司令部保密員,1969年後任解放軍二十一訓練基地司令部指導員,1970年後任解放軍二十一訓練基地司令部秘書,1978年後任國防科工委幹部學校辦公室秘書,1983年後任國防科工委幹部學校辦公室副團職秘書、副主任,1984年後任市政府辦公廳科長,1986年後任市政府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處長,1994年後任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

紅軍烈士

興文縣杉樹灣,有一穴墓埋葬著一個紅軍司令員的殘屍,他就是還沒來得及留下籍貫身世、也沒說出親人在何方,便把熱血灑在川南山區的原中央紅軍新編師師長、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第二任司令員劉乾臣烈士。
劉乾臣是一個性格樂觀,對革命充滿信心,體貼關心幹部戰士,能文能武的紅軍幹部。他最善長用槍,左右開弓,彈無虛發。後來由於在戰鬥中手臂重傷致殘,劉乾臣被同志們親切地稱為“獨臂將軍”、“獨臂司令”。
1935年2月9日,黨中央長征來到雲南並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根據扎西會議關於創建川滇黔邊區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決定,中央軍委抽調三軍團六師政委徐策、紅軍上乾隊政委餘澤鴻、紅軍新編師師長劉乾臣、八軍團民運部長戴元懷等,組成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遊擊縱隊,直屬中央領導。
特委和縱隊組建後,劉乾臣同其他領導人一起率600餘人組成的先驅隊伍,向北插入川南,偵察敵情,有效牽制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為中央紅軍回師黔北,重占遵義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5年2月14日,川南特委率縱隊到達敘永縣,同王逸濤帶領的敘永特區游擊隊合隊,劉乾臣任縱隊參謀長。此後縱隊穿插於敵軍縫隙之間活動。
1935年3月中旬,縱隊迂迴到興文縣大石盤,與敵黃錦章團遭遇,興文、長寧、江安、珙縣的保全團亦參與跟蹤包圍。1935年3月20日拂曉.戰鬥打響。劉乾臣率領一隊阻擊敵人進攻,掩護縱隊向觀音嶺撤退,使縱隊突圍到山頂,然後撤離。
從大石盤突圍後,劉乾臣和縱隊轉戰在川滇黔邊,狠狠打擊敵人,打開了川滇黔的通道。4月初,劉乾臣受特委的派遣,率隊打下扎西縣城,擊潰了滇軍兩個營,使敵人指揮機關十分驚恐,急令潘文華、郭勛祺、魏楷、侯占佑等幾個師和川南十幾個縣的保全團對縱隊進行“圍剿”。縱隊的穿插行動,牽制了敵人,配合了中央紅軍北上抗日。
1935年4月初,縱隊轉戰到烏蒙山區,王逸濤投敵叛變。縱隊在扎西馬家壩會議上,決定由徐策兼任司令員,調整建制為三個大隊。劉乾臣在會上堅定地表示要“殺一殺王逸濤的囂張氣焰”。
1935年7月上旬,黔北游擊隊由陳宏、張鳳光率領,在朱家山與縱隊匯合後,統一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下轄兩個支隊共800餘人。特委書記徐策兼司令員、政委,原川南遊擊縱隊為第一支隊,隊長由劉乾臣擔任。
在扎西長官司觀音山,縱隊遭到國民黨軍和民團有準備的伏擊,徐策傷重犧牲,餘澤鴻和劉乾臣指揮縱隊撤出戰鬥並迅速轉移。在縱隊召開的緊急擴大會議上,劉乾臣升任司令員,餘澤鴻任特委書記兼政委。
1935年8月初,餘澤鴻、劉乾臣率縱隊從雲南轉到興文縣周家溝,後進攻建武受挫,劉乾臣立即指揮撤退。川軍穆瀛洲部緊跟不捨,追到長寧縣梅硐場。劉乾臣退到青山鄉三塊石占據有利地形,誘敵進入伏擊圈內並狠狠打擊,穆部拚命逃竄。次日,劉又帶領縱隊襲擊駐守紅橋鎮的江安縣民團中隊,中隊長陳學昌逃回江安縣城。縱隊打開鹽倉和綢緞鋪,將鹽和綢緞分給民眾,宣傳了共產黨的主張,當場有一批青年參加了游擊隊。不久,縱隊又在江安縣與長寧縣交界的古佛台設下伏擊圈,重創川南農村警衛司令李品三部。稍後,劉乾臣、餘澤鴻率領縱隊襲擊藍田壩,震懾了瀘州敵軍。
縱隊的接連勝利,使國民黨當局驚恐萬狀,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頻頻部署,令21軍開赴瀘州、宜賓駐防,川南各縣民團亦受命加緊“清剿”。爾後,劉、余率縱隊轉入滇黔,因屢遭損失,隊伍減至200餘人,到敘永縣兩河又遇民團截擊,人員更減。11月末,在長寧賈家灣召開特委擴大會,決定將縱隊分兩隊活動:一支隊由胡紫建、李青雲率領,隨縱隊司令部在川南一帶活動;二支隊由龍厚生、黃虎山率領到滇黔邊活動。
劉乾臣、劉復初帶領一支隊轉移到古宋縣共樂踏水橋,又遭江安、古宋、興文幾縣民團堵截。劉乾臣指揮隊伍轉移時腿部負傷,由隊員背負到杉樹灣養傷。
1935年12月27日,民團聞訊到沙樹灣搜捕。劉乾臣怕連累房主,準備上山隱蔽。剛走到屋角,被敵人發現,敵人嚎叫投降,劉乾臣一聲不響,待敵人衝到相距20米時,擊斃兩個敵兵。敵人繼續衝到跟前,劉乾臣又射倒兩個敵人,把最後一粒彈留給了自己。
敵人象一群餓狼似的將劉乾臣的頭顱砍下,掛在東陽鄉政府(今共樂鎮東陽場)門前黃桷樹上威嚇民眾。東陽鄉的民眾將劉乾臣的殘屍掩埋在杉樹灣,每年清明節,當地民眾都紛紛前往悼念這位革命先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