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節

創新節是著名創新專家郎加明教授於1999年和2009年創意提出的一個節日。

創新節簡介

第一次是郎加明1999年7月在接受《中華兒女》、《華夏英才》記者採訪時,提出“中國應立法在世界上首創‘創新節’”。第二次是郎加明2009年4月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中國應設立‘國家創新節’或‘中國創新節’,聯合國應設立‘國際創新日’或‘世界創新日’”。

一國的貧富源於創新的貧富,全球的貧富源於創新的貧富。然而,目前中國及聯合國的各類節日卻不盡人意:第一,中國節日不是傳統性的(例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便是紀念性的(如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或是職業性的(像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等);第二,聯合國主題日不是提示性的(例國際和平日、人權日等),便是標示性的(如聯合國日、世界糧食日等),或是警示性的(像世界愛滋病日、世界環境日等),反正就是沒有激勵和普及民眾創新的節日。

古人云:“小智處事,大智用人,睿智立法”。為使創新及創新思維能在中國及世界各地蔚然成風,則必須要有一定的形式,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法定或固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作為全民創新的節日。郎加明教授認為,如果中國能迅速立法將每年的某一天確定為“創新節”的話,那么,此舉肯定是中國搶占世界“制創新權”的重大原創、首創和獨創之一,並可營造亮麗的國家品牌、國家形象。

設立創新節日就是普建創新大學。在這一天中,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各級晸府,應大張旗鼓地表彰在不同領域、不同層級有創新性貢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以及科學家、發明家、設計師、藝術家、作家、工程師、會計師、軍人、公務員、工人、農民、律師、運動員、學生……舉辦多種多樣的發明展覽、創新論壇、創意競賽、創技表演、設計展覽等創新活動,而電視台、廣播電台、網站、報紙、雜誌、街頭廣告等,則必須開闢專欄播報創新節目、刊登創新內容。

有限的創新節日必將轉化為無限的創新成果。若能設立創新節日,無疑可極大地調動全民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產生無窮無盡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誌權、技術訣竅等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必然會催生千百萬創新型人才、專業型人才和創新與專業結合型人才。

人類已經走過了漁獵經濟時代、農耕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到達知識經濟時代,並即將進入創新經濟時代。郎加明教授認為,之所以中國應設立“國家創新節”或“中國創新節”、聯合國應設立“國際創新日”或“世界創新日”等創新節日,而不宜稱為“國家創意節”、“中國創意節”和“國際創意日”、“世界創意日”,主要道理有三:

一是“創新”(innovation)的核心是“創意”(creative),而“創意”的密鑰是“創新思維”(innovation thoughts),“創意”只不過是“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之間的中介;

二是“創意產業”、“創意經濟”僅是一種文化經濟現象,局限於廣告、工藝品、設計、時裝、影視、廣播、音樂、出版、軟體等行業,尚構不成新時代的綜合特徵;

三是創新是一個邏輯體系和系統工程,如“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型鄉鎮”、“創新型軍隊”、“創新型企業”、“創新型學校”、“創新型醫院”、“創新型科普場館”、“創新型人才”、“創新型經濟”……而不只是某一個“金點子”,即便有的命名為“文化創意園區”,其核心仍然是“文化創新園區”。所以,社會發展的靈魂是創新,創新的核心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才是中國及世界最重要的軟實力。

郎加明相關介紹

郎加明,著名創新專家,中國研究創新思維第一人,“金三極創新思維”理論體系創立者,金三極創新思維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總經理,中國創新培訓10大領軍人物,全球創新趨勢高峰論壇、首都科學講堂和首都創新論壇主講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大學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畢業,EMBA,高級工程師,教授。歷任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油料處副處長,首都國際機場油料公司副經理,中國航油北京公司副總經理、黨委書記,中國航油華北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航油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郎加明曾任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創造學會理事,現任創新中國培訓聯盟首席專家、中國國際商務談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創意專家團專家、中國軟科學研究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會員、新傳媒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客座教授。郎加明於1974年10月開始研究“思維與發現、發明”問題,1984年5月起正式研究“金三極創新思維”課題。1989年11月,郎加明在國防科工委、機械電子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核工業總公司、兵器工業總公司、船舶工業總公司、民航總局等舉辦的“國防科技工業部門第四次繼續工程教育研討會”上,作《創新與智力》大會演講。會後,該論文9800字被編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探索與實踐》一書。這是中國第一篇原創性研究創新及創新思維的學術論文,具有里程碑意義——之前,中國人對“創新及創新思維”的慣稱,在古代,為“計”、“計策”、“計謀”、“智謀”、“謀劃”等;在近代,則為“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 “科學思維”、“點子”、“謀略”等。  1993年8月,郎加明34.7萬字的創新思維科學專著《創新的奧秘——創造新的世界與金三極思維法》,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原創性研究創新及創新思維的學術著作。1999年9月,郎加明獲“中國創造學成就獎”,並被載入《中國輝煌50年》和《世界名人錄》,以及被列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之後,“金三極創新思維”作為一種創新理論和創新方法,便逐漸被社會所廣泛接受,公認為是與美國奧斯本的“頭腦風暴法”、前蘇聯阿奇舒勒的“ TRIZ理論”、英國德·波諾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巴贊的“思維導圖”等一樣,是對各行各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原創性的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  1999年7月,郎加明在接受《中華兒女》和《華夏英才》採訪時,提出“中國應立法在世界上首創‘創新節’”;2008年11月在接受《河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又提出“中國應立法在世界上首創‘國家創新節’,聯合國應建立‘世界創新日’”;2009年4月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再次提出“中國應設立‘國家創新節’或‘中國創新節’,聯合國應設立‘國際創新日’或‘世界創新日’” 。  郎加明從小喜歡發明創造和創新思維,特別是1969年參加工作以後更是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市場需求實際,策劃和實施了諸如“氣壓髮油裝置”、“油罐防溢自動報警器”、“油氣水分離器”、“飛機加油活分活值經濟責任制”、“飛機加油車組標準化作業錄像”、“航空港飛機自動加油模型”、“航空運輸單位的有效工時利用率和人員定編的計算方法”、“創造局部安全空間帶油、帶氣焊接法”、“警語牌”、“安全生產管理連續計時牌”、“創建生產管理精安小區”、“創建行政管理精美小區”,以及參與策劃河南開封大相國寺佛樂演出等大量創新案例,並擁有許多專利權、著作權。  多年來,郎加明曾原創“方法無價,創新無限”、“方法為創新之魂”、“現象乃本質之花”、“創新立國,創新強國”、“國家決勝在創新,企業決勝在創新”、“一國的貧富源於創新的貧富”、“制創新權”、“創新影響世界,創新改變世界”、“世界因創新而精彩”、“創新思維是人才的第一標準”、“創新思維是第一軟實力”、“智慧財產權是創新者以智慧劃分的經濟版圖”和“世界未來是三大競爭:創新思維的競爭、智慧財產權的競爭、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思維是第一思維,創新理論是第一理論,創新方法是第一方法”、“創新思維是無形的競爭,智慧財產權是隱形的戰爭”、“創造智慧財產權就是創造戰略資源,創造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戰略利益,運用智慧財產權就是運用戰略力量”等著名觀點,首創“新極”、 “極群”、“極陣”、“新奇極思維創新”、“重複極思維創新”、“密集極思維創新”和“原極思維創新”、“對極思維創新”、“合極思維創新”、“極間思維創新”“極鏈思維創新”、“極圈思維創新”等新概念,以及獨創“新極經濟圈”、“加乘指效應”、“矛式發展與盾式發展”、“同芯多極圈”、“價值股份制”、“實力五邊形”、“網陣”、“格子城”等重要思想。  郎加明1991年2月至2004年8月在任中國航油北京公司、中國航油華北公司和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領導14年期間,主持建立了每月生產經營例會制度和政工例會制度及其目標管理制度、ISO9001體系、ISO14001體系、OHSAS18001體系、國家計量二級標準體系、國家進出口商檢實驗室體系、生產現場指揮體系、航油保稅庫海關監管合格體系、企業檔案管理國家二級標準體系、OA系統、ERP系統、智慧型供油控制系統、機坪電視監控系統等;招聘和培養了大批高學歷的中青年幹部和核心員工;在公司總部和各分公司及供應站、各辦事處、各直屬部、所、中心建購了辦公樓和儲油、輸油、裝卸、加油、消防設施,以及職工住房,從而以堅實的基礎使該公司一直在原中國航油總公司所轄之各地區公司、直屬公司中,為每年給國內外航班和各種專包機加油最多、營業收入最大、噸油費用最低、利潤總額最高的企業,並榮獲“全國民航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口岸警民共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首都文明單位”、“國家交通戰備先進單位”、“北京市納稅百強企業”等國家及省部級稱號。  郎加明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任中國航油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主要領導5年期間,本著“先策劃,後規劃”、“先代理,後自營”、“先做強,後做大”三大宗旨,集中中外員工的智慧,提出“依託三個優勢”(即依託中國民航行業優勢、依託臨空經濟區域優勢、依託中國航油網路優勢)創建“國際貿易生態圈”的新思路,創造性地以“(外貿服務+品牌傳播+客戶體驗)×(特色化+專業化+精深化)”為服務模式,真誠地與各供應商、客戶、機場、港務局、船代、貨代、商檢、質檢、SGS、銀行、海關、外管局等戰略合作,迅速形成航空油料、航空器材、影音器材、燃料油、化工產品、航油設備、油田機械設備、油氣輸送管、煉油及化工機械設備等9個業務領域。截至2009年10月,該公司進出口業務,已遍及中國、英國、美國、泰國、德國、新加坡、韓國、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敘利亞、俄羅斯、阿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及地區。  近十幾年來,郎加明出席了許多研討會、大型論壇。例如:1999年7月,在中國軟科學研究會與《科技日報》社舉辦的“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研討會上發表《國家決勝在創新——創意的核心是創新思維》;1999年12月,在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上發表《創新:中國未來的太陽》;2005年11月,在全國高校大學生國際商務談判邀請賽上演講《中國古代兵法與現代商務談判博弈》;2008年8月,在“全球創新趨勢高峰論壇”主講《制創新權》;2008年10月,在寶雞市主講《經濟的危機與創新的春天》;2008年11月,在中國首屆新媒體節演講《網路經濟與創新思維》;2009年5月,在首都科學講堂主講《創新:中國的立國之本與強國之道》;2009年6月,在首都創新論壇主講《創新:為新的時代定位》、2009年6月,在全國個私協會系統企業培訓會上主講《隱形的翅膀:金三極創新思維》;2010年5月23日,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研討會上演講《創新才是中國管理的太陽》等。  對於郎加明強國富民的創新理論和創新實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國際商報》、《工人日報》、《北京日報》、《市場報》、《河南工人日報》、《鄭州晚報》、《中國民航報》、《中國信息報》、《WTO與中國》、《科學新聞》、《中華兒女》、《華夏英才》、《中國人才》、《自然之旅》、《魅力中國》等媒體,曾作了大量報導。  特別是郎加明的創新名言:“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在創新活動中,只有知識廣博、信息靈敏、理論功底深厚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易於在多學科、多專業的結合創新和跳躍性的創新思維中求得較大的突破”,以及“豐富的想像力來自飽滿的創新激情。當一個人的創新激情處於高潮時,我們常常發現他會有一位‘戀人’形影相隨,這位‘戀人’便是靈感”等,與馬克思、愛因斯坦、熊彼特、培根、李四光、海涅、德·波諾、李政道、狄德羅、羅伯特·沃爾森、約翰·高、貝爾納、達·芬奇、根里奇·阿奇舒勒、郭沫若、華羅庚等世界著名人物的科學名言一起,先後被《創新——奇思妙想話未來》(姜越編著)、《創新頭腦風暴——方法、工具、案例與訓練》(徐斌編著)、《創新思維與方法概論——TRIZ理論與套用》(曹福全主編)等書籍,作為封底名言和篇頭名言引用。  此外,在《點遍中國》(何陽著)、《中國軟實力》(舒明武著)、《知識經濟時代領導思維創新全書》(植桐、吉勇夫、吳敬妍主編)、《領導方式與領導方法實務全書》(張鳴主編)等書籍中,郎加明及其“金三極創新思維”理論,均被深入介紹。這些書籍,現已被許多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部隊等,或作為創新思維培訓教材,或作為機構推薦書籍廣為流傳。  郎加明熱心科學知識普及和創新及創新思維方法傳播。2009年5月24日,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首都科學講堂”第100期上,主講“創新:中國的立國之本與強國之道” ,以及與眾多聽眾互動和現場解答“金三極創新思維”理論中的疑難問題。同時,亦在“首都科學講堂”第100期上,郎加明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層狀和梯度材料協會主席、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古人類學家吳新智,中國工程院院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教育家孟兆楨等著名專家、學者一道,共同簽署和發表《科學傳播——科學家的責任與使命》倡議書,受到首都市民和全國各地公眾的熱烈歡迎和激情呼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