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股

割股

割股,漢語辭彙。 拼音:gē gǔ 釋義:割下自身的股肉來治療父母的病。封建社會所認為的孝行。

詞目

割股

拼音

gē gǔ

引證解釋

封建社會所認為的孝行。

《莊子·盜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

《新五代史·雜傳·何澤》:“ 五代 之際,民苦於兵,往往因親疾以割股,或既喪而割乳廬墓,以規免州縣賦役。”

《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宋 蘇軾 《議學校貢舉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介子推曰:“臣之股肉也。臣聞‘孝子殺身以事其親,忠臣殺身以事其君。’今公子乏食,臣故割股以飽公子之腹。”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這果然也胡說極了!醫家有割股之心,況且你家有病人,原該看守好了,為甚么放他出去跳河?

清 顧炎武 《靈石縣東北晉介子推祠》詩:“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醫學發達了,也不必嘗穢、割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