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

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

《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是201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欣、張險峰、王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

帶著“中國建築或者說是東方建築與西方建築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源在哪裡?”等諸多疑問,作者對建築的剖面,尤其是現代建築中的剖面以及與其相關各種因素重新進行了審視。莊欣、張險峰、王瑋編寫的《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的寫作過程就是把建築的剖面進行剖析,目的在於發現其背後所隱藏的那些深層的信息,如規律、空間、場所等。在書中,作者以剖面為角度、以功能為對象,以圖解的方式來研究和總結前人的設計經驗,分析和解讀當代設計的經典案例,並期望得出基於功能性剖面為入手點的設計方法。這也是作者的最終研究目的。《剖面重構--功能空間與形式》所介紹的內容,既有研究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實踐操作的廣度,既可以滿足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需求,也可以作為建築設計專業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資料。

目錄

上篇 理論篇

Ⅰ 亘古的論題:感性與理性交織的功能演繹

1.1 建築功能學說概況——從無到有的廣義功能論

1.2 功能組織的多元性與複雜性——使用功能屬性與社會功能屬性

1.3 功能的層級構成——實體層次自然層次和社會精神層次

1.4 建築功能的相關性機制——功能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1.5 建築功能的研究視角——剖面的缺失

Ⅱ 隱藏的秩序:建立在剖面視野上的功能因素分析

2.1 剖面、剖切與功能性剖面圖解

2.2 功能、空間和人的意識

2.3 功能性剖面圖解的形武與空間

Ⅲ 歷史的啟示:功能性剖面的演化與對比

3.1 廣義的功能在古代建築剖面中的特徵和自身屬性

3.2 狹義的功能在近現代建築剖面中的凸顯和變化規律

3.3 當代全球一體化背景下複雜的功能所對應的剖面進化

下篇 解析篇

Ⅳ 場所與功能的對話: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生成原則

4.1 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的結合

4.2 使用功能與氣候功能的結合

4.3 使用功能與政治功能的結合

4.4 使用功能與人文功能的結合

4.5 使用功能與其他

Ⅴ 剖面視角下的建構: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生成手法

5.1 建築生成的剖面原型:切片

5.2 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組織特徵和組織方式

5.3 利用功能性剖面原型的建築體量生成軌跡:徑度

5.4 基於功能性剖面原型的建築生成模式

Ⅵ 批判與反思:走向實踐的功能性剖面原型理論

6.1 批判的地域主義所引發的建築思考

6.2 走向實踐的功能性剖面原型理論

結束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