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廟祖師廟觀

前高廟鄉祖師廟觀是我國重要的全真派道教活動場所之一。建於唐代,宋、明、清多次修葺,現存的祖師神像高1.4米、漢白玉雕塑,被定為省二級文物。

簡介

前高廟鄉祖師廟觀是我國重要全真派道教活動場所之一。建於唐代多次修葺,現存的祖師神像高1.4米、漢白玉雕塑,被定為省二級文物。

說明

該廟觀占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其中祖師主殿建築面積510平方米,玉皇殿建築面積470平方米,偏殿220平方米,附屬辦公、住宿房舍300平方米。主殿供奉神像32尊、地府配備光、電、聲現代雕塑祖像37尊,玉皇殿供奉漢白玉神像15尊,偏殿供奉神像15尊;院內建有蓮花池一座,水面500平方米;四周圍牆處立碑12通,詳細記載了該廟觀的整修及變遷歷史。該廟觀的香客主要來自湖北、河南七個縣市區,每年的大型宗教活動有正月初一社戲、農曆三月初三廟會,這些活動已成為帶動當地信息交流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前高廟祖師廟觀位於新野縣前高廟鄉張莊村南500米處,緊鄰省道漢(中)—王(莊)公路,與其鄰接的景點有漢代古棘陽城遺址、華夏岑氏始祖岑彭故居。

前高廟祖師廟觀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位道教信使從東山護送一尊重達2噸的漢白玉祖師神像到西頂(今武當山),當神像路過今前高廟鄉張莊村南高崗時,無論人們如何拉,神像都巋然不動,於是這位信使好像得到了某種啟示,認為這裡是塊寶地,遂放下神像,修建了廟宇,這就是前高廟祖師廟觀的由來。
明朝萬曆十一年,廟宇倒塌,當地信使王天佑、王珠等人不忍心看著廟宇荒廢,就以化緣的形式募集資金,在眾人的幫助下先後建成前後大殿,敬有祖師、文昌、關聖、牛王、馬王、土地等神像,並立下玉碑為記之,玉碑至今仍被完整的保存著。至清乾隆四十八年,增建了送子娘娘殿、東西廊坊。民國時期東西廊坊被毀。1956年,前殿拆除,磚瓦、木料、桌、椅拉至高營、王樓建造學校。1958年,後殿被拆除,神像被埋地下。1984年,神像被運至新野文化館,後又被轉到縣歷史博物館。1992年,神像被運回高廟張莊原址;1995年,當地村民王國順、王朝貴、王開山、王安勝等人組織重建祖師大殿,內有父母殿、送子娘娘殿、轉運殿、藥王殿、財神殿、關王殿、呂祖殿、千手觀音殿、文昌殿、太公殿、驪山老母殿土地殿及十八層地獄等。1998年,增建玉皇大殿;2001年增建觀音大殿,2004年建廟觀大門、放生池。至此,前高廟觀大小殿全部落成,眾神像一併歸位,遠遠望去,巍峨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