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長頜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洋,東至中國台灣,南至澳洲西北部。中國台灣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基本信息

詳細信息

俗名:扁魚 皇帝魚 半邊魚 比目魚 
學名:Poecilopsettapraelonga
英文名:Alcock'snarrow-bodyrighteyeflounder
中文名:長吻瓦鰈長體瓦鰈
科名:Poecilopsettidae
科中文名:瓦鰈科
同種異名:Boopsettaumbrarum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洋,東至中國台灣,南至澳洲西北部。中國台灣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模式種產地:SriLank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216-714米
最大體長:17.5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側扁;兩眼均在右側,兩眼相接或幾相連。吻短於眼徑。口小,傾斜;上頜達眼前緣之下方;齒成窄帶狀,上下頜齒2列,盲側下頜齒髮達,眼側微小或無。鼻腔內具一短中軸,鼻嗅葉由此輻射伸出;眼眶上無須。眼側被強櫛鱗,盲側被圓鱗;僅眼側具側線,鱗數90-98,盲側側線不發達。背鰭起點在上眼中部上方,軟條數59-62;臀鰭軟條數50;兩側均具胸鰭,眼側者較盲側長;尾鰭尖圓形。體黃褐色,體側背、腹緣各有6-7個黑斑組成一列,中央有2列大方形斑,奇鰭淺褐色,末稍灰色;盲側乳黃色,有時具小黑斑。

棲所生態

近海大陸棚砂質底床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00公尺。

漁業利用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四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本期盤點冠鰈科瓦鰈科、鮃科、鰈科等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