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文工團

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前線文工團)由前線歌舞團、前線話劇團合併組成,是一支在軍內外享有盛譽的專業文藝團體。該團前身為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和所屬部隊中的“前線”、“抗敵”、“拂曉”、“淮南大眾”等劇團。1955年5月1日,由國防部正式命名為前線歌舞團、前線話劇團。

前線文工團簡介

前線歌舞團歷史上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時代風貌、民族底蘊、軍旅特色、江南風情的音樂、舞蹈和曲藝節目,如歌曲《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茉莉花》、《太湖美》、《走進新時代》,歌劇《紅霞》、《芳草心》,舞劇《天邊的紅雲》,舞蹈詩《媽祖》,舞蹈《豐收歌》、《黃河魂》、《庭院深深》、《小城雨巷》,山東快書《李三寶比武》,蘇州評彈《血桃花》,以及大型組歌《淮海戰役組歌》、《南方有這樣一片森林》等。前線歌舞團曾榮幸地為黨的三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演出,並多次赴亞非歐美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
前線話劇團堅持把火熱的鬥爭生活作為創作的唯一源泉,創作演出了以《東進序曲》、《霓虹燈下的哨兵》、《虎踞鐘山》、《“厄爾尼諾”報告》、《馬蹄聲碎》等為代表的大型話劇70餘部,以及小品《就這一個字》等,創作的劇目和作品搬上銀幕的有《南征北戰》、《柳堡的故事》、《哥倆好》、《第二個春天》等,拍攝了《豫東之戰》、《英雄孟良崮》、《DA師》、《江塘集中營》、《上將許世友》、《井岡山》等電視劇四百餘部(集)。1963年11月,毛澤東主席觀看《霓虹燈下的哨兵》後指出:“話劇是有生命力的,是最能反映現實的。”1998年1月,江澤民主席觀看《虎踞鐘山》後稱讚說:“話劇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它對觀眾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在作家劉猛加盟該團電視劇部後,該團陸續拍攝了以劉猛的原創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狙擊生死線》、《我是特種兵》、《冰是睡著的水》等。 其中《我是特種兵》是2011年年初央視1套黃金檔大戲。
50多年來,前線文工團形成了“戰鬥的抒情”的藝術風格,湧現出了一大批知名作家、藝術家。新時期前線文工團將繼承和發揚軍隊文藝的傳統和優勢,擁抱生活、謳歌時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作出新的貢獻。
前線文工團的著名演員和後起之秀有:侯勇陶玉玲陶慧敏劉曉潔楊舒侯夢莎傅程鵬徐洪浩何達徐佳周惠林郭廣平任柯諾孫遜等。

劇團歷史

紫金山下,奼紫嫣紅。享有盛譽的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就坐落在這裡。幾十年來,該團先後創作和演出了話劇《東進序曲》、《霓虹燈下的哨兵》、《虎踞鐘山》,歌曲《茉莉花》、《走進新時代》,舞蹈《豐收歌》、電視劇《DA師》等一大批國內外有影響的藝術精品,湧現出了何士德沈亞威沈西蒙、張澤易、何仿印青、陶慧敏、侯勇等許多著名藝術家。而這個團就是由當年的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和所屬部隊的“前線”、“抗敵”、“淮南大眾”、“拂曉”、“奮鬥”、“鐵流”等劇團發展而來的。
盧溝橋事變後,由葉挺、項英、陳毅領導的新四軍組建了一個戰地服務團。朱克靖受葉挺軍長之邀,就任服務團團長。當時,服務團只有10多名進步文化工作者,為了擴大演出力量,新四軍領導把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贛南遊擊區來的一批“紅小兵”、從山西臨汾來的一批八路軍學兵隊和從東南亞來的一批華僑青年充實進來,很快服務團就達到了100多人,編有戲劇組、歌詠組、繪畫組、舞蹈組等。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陳毅奉黨中央之命在鹽城重建了新四軍軍部。不久,中央華中局決定在鹽城建立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負責培養藝術人才,在皖南事變中倖存的少數戰地服務團成員被編入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和新四軍所屬部隊的劇團。同年7月,日寇第一次對鹽阜根據地進行“掃蕩”,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在轉移中被迫解散。在反“掃蕩”前後,新四軍所屬一師、二師、四師、九旅等師旅相繼恢復或成立了前線劇團、淮南大眾劇團、抗敵劇團、拂曉劇團、鐵流劇團、奮鬥劇團等。
這些劇團的成員,有的是來自紅軍宣傳隊員,有的是來自國統區和敵戰區的愛國青年學生,有的是來自部隊和抗日邊區機關、學校的愛好文藝青年。成立初期,演出的大多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老戲。一次,著名的藝術家阿英在阜寧縣調查時,一位老鄉對他說:“那些講外國人和城裡人的戲我們看不懂,要說好看,還是打鬼子的戲。”這句話對阿英和劇團的同志觸動很大。他們感到,全民族正在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鬥爭,創作演出必須同廣大根據地民眾共呼吸,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服務。為此,劇團紛紛把抗日鬥爭作為題材,積極創作以現實生活為內容的節目。在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日本鬼子在“掃蕩”中搶奪老鄉的錢物後,還要拖走一個抱著不滿周歲孩子的母親,母親不從,鬼子就殘忍地將小孩殺死。這位母親發瘋似地和鬼子扭打,最後,勇敢地把那個鬼子打死了。前線劇團的同志從老鄉口中得知這件事後,便以此為題材,創作演出了一個活報劇。戲剛一上演,就激起台下觀眾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和仇恨,大聲呼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個戲的成功演出,更加激發了劇團的同志創作抗日鬥爭題材節目的熱情。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傳到新四軍部隊後,極大地鼓舞了劇團的同志。為實踐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宗旨,貼近抗戰實際,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各劇團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深入到民眾中學習採訪。淮南大眾劇團團長張澤易就親自帶隊去觀看民間劇團的演出,聘請民間藝人王永泉為劇團藝術指導員。不久,王永泉就創作了一部現代戲《保家鄉》。這是當時淮南解放區第一個以多場戲曲為形式反映抗日現實鬥爭的現代戲。劇情描寫日本兵姦污了一名青年婦女,害得她尋短見上吊,後被兒子和鄰居救了下來。劇中扮演兒子的何仿(擔任過南京軍區歌舞團團長)當時只有十三四歲,他聲淚俱下地唱到:“雙膝急忙來跪下,親娘媽媽叫幾聲。千萬千萬不能死,留下孩兒靠何人?千不看來萬不看,還看你乖乖骨肉情……”這段詞唱出了無數大媽、大嫂的眼淚。頓時,演出場上群情激憤,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保衛家鄉!”
在新編現代戲轟動效應的帶動下,劇團的同志紛紛深入抗日一線創作演出。淮南大眾劇團創作上演了《勞動人民的兒子》、《李桂五》等作品;拂曉劇團創作演出了《迷途的羔羊》、《放下你的鞭子》、《游擊隊的母親》、《流寇隊長》、《捉漢奸》、《鐵蹄下的吼聲》等劇目;奮鬥劇團演出了《軍民進行曲》、《血淚仇》、《百團大戰》等劇目。抗戰題材的戲劇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抗日戰爭結束後,這支文化勁旅先後合併或改編成第三野戰軍第一和第二文工團、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和話劇團等,儘管幾易其名,但在抗日烽火中培育出來的不屈的民族文化精神,始終在文藝戰士的血管中傳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