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西街

前海西街

前海西街在地安門西大街東頭路北。此處原為前海西沿。解放後改為體育場。前海西街之18號現為郭沫若故居。

前海西街地安門西大街東頭路北,和千竿胡同相連。此處原為前海西沿。解放後把前海西南一部填平改為體育場(今為北京什剎海體育學校),西沿向東移,此處改稱前海西街。

歷史沿革

前海西街前海西街
街17號為恭王府。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恭王府在後門西三轉橋,和坤舊第。初為慶郡王永磷邸,鹹豐初,賜六爺居。 (按:六爺即恭親王奕)。 天咫偶聞:恭忠親王第在銀定橋,舊為和坤第。從李公橋(即李廣橋)引水環之,故其第西牆外,小溪清駛,水聲雷然。其邸中山池,亦引溪水,都城諸邸,惟此獨矣。坤敗,以賜慶親王。相傳乾隆之末,諸王相聚,語及和坤,爭欲致之法, (慶)王獨無言,仁宗(嘉慶)及諸王詰之。王日:我自顧無此大志,但欲異日分封時,得居其第足矣。一笑而罷。坤敗,上競如其言。和坤是乾隆時軍機大臣兼內務府大臣,又和乾隆是兒女親家。他又廣收賄賂,真是既富且貴。所以他便在明代宦官李廣第的舊基上,蓋起新的府邸,規模豪華壯麗,以致和坤被抄家時,其罪狀之一,就是“所蓋楠木房屋,奢侈逾制,隔斷式樣,皆仿仁壽宮制度。”這府邸竟能使皇子永磷羨慕,可見其建築的出色了。到了清代鹹同年間,這府邸才歸了恭親王奕,他原住西郊朗潤園(今北京大學內)以後才改建此府,成為恭王府。
辛亥革命後,恭王后代把府邸及花園售予輔仁大學。解放後,其南部為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恭王府是解放後北京城內所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整修後對外開放。

《飫咫偶聞》稱: (恭王)邸北有鑒園,則恭王自築。這裡所說的鑒園,在王府北大翔風胡同(原名大牆縫胡同)。清制,王府中不準挾妓宴飲,恭王為了方便,遂建此園,其後由東北名仕宋小濂住,再後莫德惠亦曾住此。

郭沫若故居

前海西街之18號現為郭沫若故居。其址原恭王府一部,為王府馬廄。辛亥革命後恭王后代把此地賣給同仁堂樂家,樂家曾進行修建。1963年11月郭老由西四南大院胡同5號遷此,到1978年6月病逝,一直住在這裡。故居是目前國內有關郭沫若同志的文物最集中最完全整的地方,為紀念這位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1982年8月國務正式決定將故居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