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學人:批評的趨勢

值得慶幸的是,這十年來中國文學是整體性推進的,文學理論批評自然也不例外。 同90年代的文學創作一樣,90年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 在形成文學批評多元化局面的過程中,90年代崛起的中青年學者型批評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4月1日)
精裝: 331頁
開本: 32開
ISBN: 7501317917
條形碼: 9787501317912
尺寸: 19.8 x 13.6 x 1.8 cm
重量: 363 g

內容簡介

本書彙輯文學月刊《山花》“大視野”、“前沿學人”欄目發表的學術論文22篇。這些論文或縱覽當代文學、文化思潮,或闡釋前沿學術問題,或剖析文學話語,或進行學術反思,提出了文學創作及文學批評的新思路,從不同角度對中國文學理論走向學科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和批評現狀的了解,並為作者的創作和讀者的閱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媒體評論


活躍在文學理論批評前沿的一代學人
何 銳
轉瞬間,我們就將跨進新世紀、新千年的門檻,在世紀之交的最後時刻, 回顧中國文學近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和喜悅。90年代市場經濟潮汛的及時來臨,催動了我國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革,也給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大眾文化的勃興、現代傳媒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文學從中心退居邊緣,從而回到了自身應有的位置。文學的轟動效應早已風光不再,文學作品廣泛的社會反響已逐漸為鮮為人知的圈內影響所取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作家創作力的萎縮或者作品實際水準的降低。近十年來,文學創作適應社會轉型,拓展了新的生長空間,視野更為開闊,形式更加豐繁。文學觀念、主題開拓、敘事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新的變異,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文學主體性和自由創造精神和強調,導致文學形態和價值取向的多樣化。與意識形態的相對疏離,使文學的重心發生了位移,文學有幸成為個體生命活動的一種存在方式,個體生命經驗的審美傳達,並由此而推衍出它的社會意義和人文精神內涵。
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近年來,新的文學現象紛至沓來,作家的審美視角不斷調整。敘述風格和介入現實方式的變化,個性意識和私人話語的擴張,世俗化和民間文化形態的切入。現代性精神建構的不懈嘗試,以及後現代語境的大面積覆蓋。使世紀之交的文學創作呈現出全方位躍動的態勢。文壇提供的最新信息和中國作家近十年的創作實績,都是漢語文學總體水平提升的佐證。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的未來格局中價值和地位的凸顯,已成為新世紀的誘人前景。
值得慶幸的是,這十年來中國文學是整體性推進的,文學理論批評自然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在東西方文化交匯的背景中,中國的文學批評話語對文學的闡釋已逐步擺脫庸俗社會學批評和倫理批評的單調、僵化模式。同90年代的文學創作一樣,90年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一些有價值的傳統批評模式,如社會歷史批評、直覺批評,保留了自己的話語空間,並在汲取新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有了豐富的發展。80年代引進的語言形式批評,原型批評、精神分析文學批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清理和延續。近年來,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的批評話語又受到批評界的青睞。解構主義批評、女權主義批評、對話.接受批評、文化詩學批評等相繼登場,全方位拓展了文學理論批評的話語空間。儘管批評界對這些批評模式的吸收和改造還存在諸多問題,借鑑和創新的制衡上還未能盡如人意,但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畢竟出現了新的轉機,堅持全球化語境和本土語境的雙重立場,進而探求新的學科範式來重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話語規則已成為批評家的一種共識。
在形成文學批評多元化局面的過程中,90年代崛起的中青年學者型批評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開闊的胸襟和非凡的學術勇氣,使他們得以率先進入文學理論批評的前沿,並以自身的批評實踐不斷擴大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力。他們超越傳統妁批評模式,獨立的學科意識和學術理論性的張揚,拓寬了他們的批評視野。其文學批評不再滿足於淺層次的文體闡釋,而具有明顯的學術化傾向。-實際上,是對文學批評自身獨立性、自足性的強調。這時批評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創作,評論家熱衷於建構自己的學術體系或理論框架,而作家的創作有時只是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例證。儘管他們不時迴避對文學的自然形態的直接干預,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必要時對文學現象作價值判斷。由於所占有的理論高度和學術品格的支撐,批評將更具說服力,對文本內在闡釋深度和廣度的發掘,無疑更具有實質性意義。我之所以強調這批學者型批評家的重要性,乃是因為他們的異軍突起,他們與實力派作家“處於同一級別”的較量,不僅使批評家與作家的平等對話成為可能,而且還為編輯與作家、評論家之間的平等對話提供了新的契機。這對糾正作家、評論家和編輯之間關係的錯位和偏頗,形成“三足鼎立”的新的文壇格局,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山花》自90年代中期改版以來,一直堅持開放、兼容、前衛的辦刊立場,以文學性作為首要追求目標。文學理論批評所涉及的文學話語特徵,文學演變的規律無不與文學性緊密關聯。關注文學性必然以相應的文學理論批評作為支撐。對推動當代文學發展、對理論批評自身的突破作出了貢獻的中青年批評家,理所當然地成為刊物關注的焦點。從1996年起, 《山花》特意為他們相斷辟出“大視野”、“前沿學人”等欄目,發表他們視野宏闊、富於學理創見的學術論文。飛批評的趨勢》便是由其中一部分優秀論文結集而成的。這些論文或縱覽當代文學、文化思潮,或讕釋前沿學術問題,或剖析文學話語,或進行學術反思,提出新的思路。都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文學理論走向學科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和批評現狀的了解,並為作者的創作和讀者的閱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000年12月

目錄

王岳川 中國90年代前衛藝術的文化闡釋
王岳川 後現代主義在當代中國
陳曉明 自在的90年代:歷史終結之後的虛空
陳曉明 經典焦慮與建構審美霸權
戴錦華 文學備忘錄:質疑“全球化”
戴錦華 都市文學、文學批評與知識分子角色
南帆 文學性:歷史與形上學
南帆 先鋒·邊緣·文化向度
王寧 再論先鋒小說的後現代話語特徵
王寧 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學術化和國際化
王一川 從詩意啟蒙到異趣溝通——90年代中國審美精神
王一川 傾聽跨體文學潮
吳炫 反傳統·反文化·反文明辨析——否定主義哲學社會透視之九
吳炫 我喜歡難題
陶東風 跨學科文化研究與批判的知識分子——兼論文化研究對於文學理論的挑戰
王光明 林以亮:邊緣的作為
王光明 從批評到學術——我的90年代
陳思和 世紀之門談“無名”
陳思和 關於90年代文化思潮的一點想法
程光煒 全球化趨勢與本土化的中國文學
程光煒 不知所終的旅行——90年代詩歌綜論
唐曉渡 90年代先鋒詩的幾個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