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桃溝村

村名由來

據前桃溝村村碑記載:“據傳建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因村址處於山溝中當地盛產桃樹,以溝取名故名曰桃溝,又因村北有後桃溝,故改名前桃溝至今”

家族氏村莊

該村2000多人均姓彭,是平邑縣為數不多的家族氏聚居的村莊該村彭氏始祖由隴西郡遷居平邑縣已歷700餘年,現繁衍子孫2餘萬人,散布於平邑縣溫水、卞橋、柏林、臨澗及臨沂、滕州、菏澤、江蘇徐州、安徽壽縣、雲南宣威、台灣等地。明清兩代曾出現進士多人,像湖廣道監察御史彭占祺、山西平陽府河津縣縣丞彭斐、遼州知事彭襄、北京宛平縣令彭南剛、雲南道監察御史彭延慶等.
據彭氏祖碑載:”始祖鍾毓,宋時人自四川卜居於費邑西圍溝(今屬平邑縣溫水鎮)生子四分為四支,長子於明宣德十年遷居費邑之北徑(今屬平邑縣白彥鎮)越五世孫名復禮遷居於此,生子三分為三支..................輩分是:“維玉摖瑞振,賢智慶景祥,忠德言守政,懷善鳳永昌”。
另據平邑縣溫水鎮西圍溝彭氏家廟碑文記載:““先世於南宋末年自四川彭縣遷居費縣圍溝,始祖諱鍾毓,子四,長恭德,後世遷居滕縣;三存德,後世遷居汶上;四有德,後世居圍溝守業;次敬德,生三子,長有義,次有信,三澄襲。有信子寬,於宣德十年遷丘上”.

歷史沿革

據村碑記載“據傳建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因村址處於山溝中當地盛產桃樹,以溝取名故名曰桃溝,又因村北有後桃溝,故改名前桃溝”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滕縣令唐晟始以”仁,義,禮,智,孝,弟,忠,信“易八卦名統72社屬滕縣禮七社。
清末,縣下設區,屬滕縣禮七區,區治所駐滕縣城東北一百一十里城前村
民國十一年,鄒(縣)滕(縣)費(縣)泗(泗水縣)邊境地區盜賊蜂起,民不聊生。各地鄉紳相約組織四 縣邊境聯防總團,協同作戰,保境安民,維護治安。總團命名費縣為保衛團,滕縣為義務團,鄒縣為保全團,泗水縣為治安團,總團部設在城前,聯防區劃分73段,共組織民丁73團,寓兵於農,發展自衛能力,教練軍事,以防土匪騷擾,在前桃溝村設立聯防保衛團,團丁為強壯樸實之農民,有事則御匪,無事則務農,不支薪餉,均盡義務,各團通力協作,相互支持,對當時的防備匪患起了一定作用。
”兵家犯忌,最忌犯地名“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兵家犯忌之地“城前據點日偽軍妄圖東進掃蕩我沂蒙山區,當軍隊行至官莊正東,卜通正北時,忽然探子急忙來報說前面不秒,翻譯官慌忙拿出地圖攤城前據點長官小林面前,小林仔細觀察一番大吼道:”卜通,卜通,前路不通死路一條,南陶,南陶,兵敗大大的難逃“於是小林轉向白蓮山區域殊不知八路軍老三團已於前天晚上除掉山上的崗哨,當敵人行至山下時一陣暴風驟雨般的機關槍,手榴彈,打的鬼子暈頭轉向,慌忙逃竄,自此城前,城後的日偽軍再也不敢妄然東進了。
1947年8月中共魯南區委和魯南行署開闢白彥縣(今平邑縣白彥鎮)由鄒縣滕縣兩縣析置。屬魯南行政區第二專區. 縣人民政府先駐今平邑縣白彥鎮白彥村,後移駐小亭村,前桃溝村設為桃溝鄉。
1953年8月,白彥縣撤銷其第十至十三區及所轄33個鄉劃歸平邑縣,桃溝鄉劃入平邑縣第四區(臨澗)。
1958年冬,撤銷桃溝鄉,設立前桃溝,後桃溝兩村。
1968年該村一位村民在整理自家菜園時挖出一錠清朝光緒年間的元寶.“元寶馬蹄形,似蜂巢狀背面刻有銀匠徐玉印記:先藏於平邑縣博物館。
2004年平邑縣開展行政村調整,前桃溝,後桃溝兩個村合併成一個村取名桃溝村村委會設立於前桃溝村。

地理位置

前桃溝村,地理位置重要是臨沂市”東大門“村北是中國商貿物流之都,山水生態旅遊勝地,紅色革命老區臨沂市村南是運河之都;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濟寧市。
處於三市(濟寧、棗莊、臨沂)五縣(鄒城、泗水、平邑、山亭、滕州),八鎮(城前,水泉,泗張,豐陽,臨澗,白彥,流峪,店子)交界幾何中心。S342省道從旁而過。
距省道S342嵐濟路900米,省道S244棗徐路1.4公里,省道S241平滕路3.1公里,距日東高速1.5公里,京福高速30公里。

自然氣候

該村位於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土地多為沙壤土地,以花生,地瓜為主要經濟作物.此外還有種植桃,櫻桃,銀杏,核桃等.
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是:半乾旱、半濕潤、乾濕顯著,雨量集中,冷熱明顯,水熱同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回暖較快,風多雨少,蒸發量大,常出現春旱;夏季多受海洋季風影響,炎熱多雨,潮濕易澇,間有乾旱,常發生大風、暴雨、冰雹等災害;秋季降溫迅速,雨量驟減,晚秋易旱,秋季天高氣爽,但冷空氣與暖濕氣相遇則有時出現秋雨連綿天氣;冬季漫長,多受大陸季風控制,寒冷乾燥,雨雪稀少。但南方暖濕氣旺盛時亦刮南風,天氣回暖,如與冷空氣相遇則出現降雪天氣。
光資源豐富,年日照一般在2300—24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3%—55%。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20.6千卡/CM。輻射量1—6月遞增,9—11月遞減,5—6月每月最高達14.7千卡/CM。12月底最低,全月僅5.7千卡/CM。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最高氣溫15.1℃,年平均最低氣溫13.1℃。一年中,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可達27.2℃;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771.7毫米。全年無霜期一般為203天,最長215天,最短189天。

佛教旅遊聖地

在村東1000米處,有一座山她的名字叫做安自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安自山頂原有一座廟名為泰山奶奶廟廟宇始建於明朝,歷經百年一直教化山周圍的村民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為古廟會。泰山奶奶廟曾重修於清光緒九年,由當地村民自發捐款請清朝道士天志重修,至今山上保留有此石碑,泰山奶奶廟,於文革時期被毀只留有正殿,東西配殿和山下靈官殿遺址地基院牆,廟雖然被毀但是當地村民還是去山上燒香磕頭,誰家有喜事還是去山掛紅布,放鞭炮,尤其古廟會期間人為最多。
欣逢盛世,2011年5月,由本村企業家彭澤臻先生投資,曲阜名城設計院設計的重修安自山泰山奶奶廟動工修建.2012年農曆10月1日彭澤臻先生投資修建的安自山安自寺舉行開光大典,各地高僧齊聚於此為當地村民開壇講法,此乃沂蒙之幸,平邑之福。
安自寺,現有法師10多位,由衍得法師任安自寺主持。
安自山風景區,總投資2000萬元,由曲阜名城設計院設計,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