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力平衡

制動力平衡

“制動力平衡”一般為各汽車廠商或車管所對車輛制動系統進行的“不平衡率”檢測項目。

當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採取制動操作時,若左、右車輪(同一車軸)的最大制動力相差較大,則有可能導致車輛失控,造成事故。因此,在GB 7258-2012《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對車輛的“制動力平衡” 性能有明確的定義和要求(兩輪、邊三輪機車和輕便機車除外)。

定義

汽車在制動力增長過全過程中同時測得的左右輪制動力差的最大值,與全過程中測得的該軸左右輪最大制動力中大者(當後軸及其他軸,制動力小於該軸軸荷的60%時為與該軸軸荷)之比。

要求

對於新註冊車和在用車應分別符合以下要求:

新註冊車輛:前軸≤20%,後軸及其他軸≤24%(軸制動力大於等於該軸軸荷60%時)或後軸及其他軸≤8%(制動力<該軸軸荷60%時)。

在用車:前軸≤24%,後軸及其他軸≤30%(軸制動力大於等於該軸軸荷60%時)或後軸及其他軸≤10%(制動力<該軸軸荷60%時)。

引起車輛不平衡原因

造成車輛左、右車輪(同一車軸)制動力不平衡的因素較為複雜,如制動間隙不一致、貨物分布不均、制動系統管路不通暢、左右車輪與地面/檢測台摩察係數相差過大等均有可能造成此結果。應對車輛進行詳細檢查後,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具體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