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波德·格梅林

利奧波德·格梅林

1788-1853),德國化學界黎明時期的大化學家。 1814年他在海德堡大學任講師,1817—1851年任教授,同時在海德堡的化學教學實驗室工作。 1826年,他與德國生理學家F·梯德曼合作,引入了酯和酮的名稱。

利奧波德·格梅林(Leopold Gmelin1788-1853),德國化學界黎明時期的大化學家。
1788年8月2日出生於德意志的哥廷根一名門之家。父祖兩代都學習醫學和化學,曾擔任過各地的大學教授。早年求學於蒂賓根和海德堡,學習化學和醫學,1812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814年他在海德堡大學任講師,1817—1851年任教授,同時在海德堡的化學教學實驗室工作。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已成著名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赫爾曼·柯普、海因利希·威爾和英國的亞歷山大·威廉·威廉姆遜等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以對氰化物的研究和在分析化學方面的成就而著名。1822年發現了亞鐵氰化鉀、1824年發現了牛磺酸、1825年發現了克酮酸和玫棕酸,後來又先後發現了血紅素胰酶。1826年,他與德國生理學家F·梯德曼合作,引入了酯和酮的名稱。
格梅林寫有很多學術專著,以1817-1819年所著的2卷本《理論化學指南》最為聞名。此書內容豐富,收集了化學領域中廣泛的問題,引用了恰當的事實,按元素和化合物分類,將化合物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並附有合適的參考書目。由於此書是重要的化學工具書,所以後人繼續了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增添了新的內容,多次再版和改名。在1924年發行第8版時,已成為馳名國際科學界的《格梅林無機化學手冊》。1843-1855年間,更擴充為6卷本,直到目前仍在繼續出版。1853年4月13日在海德堡去世,終年6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